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7 05:45:12
每經編輯|杜宇
俄烏戰火仍在持續。央視新聞消息,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7月26日報道,26日俄軍向敖德薩州發射13枚導彈。
另據央視新聞7月27日消息,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宣布對俄羅斯進行新一輪制裁。制裁對象包括俄羅斯司法部長和副部長、億萬富豪阿利舍爾·奧斯曼諾夫的兩個侄子以及俄羅斯國內29名地方官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71196685 (圖文無關)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7月26日報道,烏克蘭武裝部隊空軍司令部發言人尤里·伊格納特當天在簡報會上表示,26日俄軍向敖德薩州發射13枚導彈。伊格納特稱,俄軍正不斷試圖改變戰術以迷惑烏克蘭的防空系統。
對于烏克蘭方面的說法,俄羅斯尚未作出回應。
當地時間7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宣布對俄羅斯進行新一輪制裁。制裁對象包括俄羅斯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任命的行政機構負責人維塔利·霍岑科和弗拉季斯拉夫·庫茲涅佐夫、俄羅斯司法部長和副部長、億萬富豪阿利舍爾·奧斯曼諾夫的兩個侄子以及俄羅斯國內29名地方官員。
根據聲明,絕大多數受制裁者面臨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
自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烏克蘭一直要求西方向其提供戰機。然而,圍繞是否向烏克蘭提供戰機、如何向烏克蘭提供戰機等問題,北約國家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始終存在分歧,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早在今年3月初,圍繞怎樣把波蘭的米格-29戰機提供給烏克蘭,美國與波蘭就上演了一出“情節跌宕起伏的‘連續劇’”。
先是美國務卿布林肯3月6日提議波蘭向烏克蘭提供米格-29戰斗機,并稱美國會考慮用F-16戰機補償波蘭;可當天,布林肯的這一說法就遭到波蘭多方否認,波蘭方面稱,所謂“波蘭將向烏克蘭提供米格-29戰斗機”是“假新聞”。
對此,美英兩國繼續鼓動。
時任白宮發言人 普薩基:這是由波蘭政府來決定的,我們決不反對波蘭向烏克蘭提供戰機。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3月8日宣稱,如果波蘭為烏克蘭提供戰機,英國將支持和保衛波蘭。
在這樣的慫恿下,波蘭態度出現變化,稱準備立即將所有米格-29戰機貢獻出來,但要將這些戰機轉移至德國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并交由美方分配。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波蘭總理 莫拉維茨基:我們不準備單獨采取任何行動,就像我強調的,我們不是沖突的當事方。
波蘭同時要求美國向波蘭提供同等數量的F-16戰機補缺。
然而, 波蘭積極回應之后,事情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波蘭向烏克蘭轉交戰機方案隨即遭到美國拒絕。
時任美國國防部發言人 約翰·柯比:情報界評估認為向烏克蘭轉交米格-29,可能被誤判為一種升級行為,引起俄方重大反應,從而增加與北約軍事升級的可能性,因此我們認為向烏克蘭轉交米格-29風險過高。
對于美國的態度,波蘭副外長雅布隆斯基3月9日回應說,波蘭不應成為北約唯一一個承擔風險的國家,而其他成員國卻不以任何方式進行補償或不與波蘭共同承擔風險。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美聯社評論稱,五角大樓對波蘭的回應展示出北約盟友之間的不和諧,北約成員國都不愿直接介入俄烏沖突。
斯洛伐克稱可向烏移交戰機但有條件
據法新社報道,烏克蘭空軍機隊由米格-29、蘇-27和蘇-25機型組成。烏克蘭空軍飛行員不經培訓即可操作的也只有這些機型。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前華約組織成員國仍擁有米格-29戰機。除了波蘭,斯洛伐克也是其中之一。
對此,斯洛伐克國防部長雅羅斯拉夫·納吉本月25日討論了將本國擁有的米格-29戰機移交給烏克蘭的可能性,但他同時表示移交是有條件的。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納吉表示,如果希望斯洛伐克在8月底前完成戰機移交,北約盟國必須掏錢買戰機或幫助其完成戰機的更新換代。
美稱A-10也在考慮范圍內烏稱不需要
事實上,除了米格-29,美國近日還有聲音稱要把A-10攻擊機移交給烏克蘭。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A-10戰機20世紀70年代開始服役,航速低,也不具備空戰能力。不過,烏克蘭對A-10不感興趣。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的顧問薩克近日指出,A-10攻擊機并不符合烏克蘭空軍的需求,當前烏克蘭空軍需要快速且多功能的戰機,而不是這種飛行速度相當緩慢,并且用途只局限于對地攻擊的老舊機型。
上周,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主要管道“北溪-1”剛恢復輸氣,本周圍繞這條管道再起風波。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7月25日發表聲明說,因波爾托瓦亞壓氣站一臺使用中的渦輪機需要維修,“北溪-1”管道單日供氣量將削減為當前水平的一半,大約3300萬立方米。
疊加今夏酷熱天氣導致的歐洲多國天然氣需求增加等因素,有分析稱,俄羅斯大幅削減對歐天然氣供應將進一步加劇歐洲范圍內的“氣荒”。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在聲明說,由于維修間隔期結束和渦輪機的技術狀況,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決定停運波爾托瓦亞壓氣站當前運行兩臺渦輪機中的一臺。
受此影響,從莫斯科時間7月27日7時(北京時間12時)起,波爾托瓦亞壓氣站日供氣量將從目前的6700萬立方米降至3300萬立方米,為此前滿負荷運力的約20%。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北溪-1”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最主要管道,年輸氣量可達550億立方米。但從6月中旬開始,“北溪-1”日均輸氣量不斷下調,從滿負荷運力的1.67億立方米銳減至3300萬立方米。對此,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德國和歐盟先后指責俄羅斯將天然氣作為武器對歐盟實施經濟打擊。
歐盟負責能源事務的委員卡德麗·西姆松:(“北溪-1”)再次減少天然氣供應量,我們知道這并不是由于技術原因,(減少天然氣供應量)是個帶有政治動機的舉動。
針對歐盟方面“能源訛詐”的指責,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一直是負責任的天然氣供應國,歐盟持續對俄加碼制裁,可能進一步加劇歐盟能源危機。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俄羅斯無意停止向歐盟供應天然氣,俄羅斯是負責任的天然氣供應國。無論是美國及歐盟怎么指責,俄羅斯一直都是保證歐盟能源安全的國家,這不是口頭上的宣傳而是實際情況。從另一方面講,如果歐盟持續對俄加碼制裁,他們不僅會遭到制裁的反噬,同時俄方的天然氣供應也會出現變化。
盡管歐盟在今年初烏克蘭危機升級后對俄施加多輪制裁,并制定“擺脫對俄能源依賴”計劃,但短期內難以找到其他供應源取代俄氣。
俄羅斯已對保加利亞、丹麥、芬蘭、荷蘭和波蘭幾個歐盟國家切斷供氣,原因是對方進口商拒絕按照俄方要求以盧布結算天然氣貨款。俄方說,盧布結算令緣于西方對俄施加經濟和金融制裁,使俄方無法正常收取美元、歐元等外匯貨款,俄氣對同意配合的歐洲客戶繼續履行供氣合同。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7208254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