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26 19:55:58
◎安能物流在疫情期間仍加碼投入內部建設,專注“修煉內功”。上半年安能物流在疫情、經營環境等高度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優先維持產品和服務的素質及貨運合作商及代理的生態系統的實力,而非短期盈利能力。
每經記者|楊昕怡 每經編輯|劉雪梅
8月26日,安能物流(HK09956,股價3.61港元,市值41.97億港元)在港交所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共計實現營收41.39億元,毛利約2.74億元,經調整EBITDA為4.68億元,資產總值63.29億元,貨運量548萬噸。
上半年,安能物流的虧損同比大幅縮窄。財報顯示,公司于報告期間錄得虧損1.76億元,凈虧損率為4.2%,去年同期虧損則高達26.61億元,凈虧損率為58.9%。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上半年經營活動所得現金6.58億元,同比增加118%,意味著公司抗風險能力的提升。
對于上半年安能物流在疫情、經營環境等高度不確定因素影響下的表現,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評價稱,在經營環境動蕩的情況下,這是公司優先維持產品和服務的素質及貨運合作商及代理的生態系統的實力體現,而非短期盈利能力。
從半年報中可以發現,安能物流在疫情期間仍加碼投入內部建設,專注“修煉內功”。
上半年,安能物流在自營車隊上投資了1.92億元,較2021年年底新增購入1300輛掛車;截至2022年6月末,安能物流共擁有3260條干線運輸線路,較2021年增加150條。
除了向內投入,構筑能力壁壘之外,安能物流也同步拓展了新業務面。財報中提到,安能物流在2022年5月推出整車業務,以提升運力使用效率,進一步爭奪市場份額。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零擔快運2020年市場規模達1.5萬億元,但規模最大的企業營收也僅占整個零擔市場份額的2%~3%,呈現出“大市場、高分散”的市場格局。王擁軍認為,快運市場還有極大的整合空間,且疫情加速了快運行業整合。
作為快運界的“貨量之王”,安能物流能否在挑戰中抓住機遇,引領行業整合,跑出快運“加速度”呢?
地緣政治對供應鏈重構、新常態下GDP的增速趨緩、行業成本上升——6月初,王擁軍在“疫后經濟重啟與重構”2022年中期策略會上指出除了疫情這一加速器,還有三大趨勢正在影響著快運行業。
在這一大環境下,截至6月30日,安能物流的總營收由去年同期的45.21億元減少至41.39億元,下降了8.5%。
對此,安能物流在半年報中表示,業績變動主要由于零擔貨運總量由去年同期的580萬噸減少至今年上半年的540噸;公司零擔運輸服務的單價由去年同期的460元/噸減少至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448元/噸。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在微信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油價連漲對道路貨運企業利潤吞噬明顯,同時,上半年疫情的多點散發也對物流需求形成較大沖擊,安能物流業績情況反映出了行業的這些基本問題。
不過,在行業飽受挑戰的當下,王擁軍看重的并非是“短期盈利能力”,而是企業長期的競爭力。
財報顯示,安能物流在今年上半年持續投入基礎性設施。截至6月30日,安能物流的自營分撥中心數量達148家,其中有11個全面覆蓋中國的核心中轉樞紐及44個主要負責省際間貨物轉運的中轉樞紐。并且,安能也在優化分撥網絡,擴大了部分轉運中心的場地面積和服務范圍。
另外,在自營車隊方面,公司在上半年共計投入了1.92億元。目前自營車隊由約4,000輛干線高運力卡車和超過5900輛掛車組成,較2021年年底新增購入1300輛掛車,由約6,100名合同司機運營。
財報同時顯示,截至6月30日,安能物流的運輸網絡由3260條干線運輸線路組成,較2021年末新增約150條,雙邊線路占比達96%。
在楊達卿看來,在動蕩的經營環境下,安能物流堅持夯實基本盤,增加自營車輛投入,推進數字化轉型等,這都是利于穩中求進的發展戰略。
“弱、小、散”,當描述我國零擔貨運市場時,楊達卿給出了這三個關鍵字。
“這是長期的基本面,不是貨運物流企業不努力,而是市場需求分散、價格敏感性客群巨多等需求側決定的。”他進一步解釋,“這種市場生態決定了零擔貨運市場長期類似沙灘生態,貨車司機看到需求藍海,但個體司機如沙礫般遇水即散,沒有能力下海撈魚,多數在貧瘠的沙地上謀生。”
他認為,快運行業的龍頭企業要在貨運沙地上構筑金字塔,“需要讓沙石成磚,才能壘起來”。
縱觀眼下的快運市場,順豐系、京東系、中通系等物流巨頭在行業內部加速賽跑,賽道內尚未有明確穩定的行業格局。據物流產業新媒體運聯研究院統計,目前快運賽道在頭部形成了順豐快運、安能物流、壹米滴答、中通快運等12強格局,排名前五的企業已達到千萬噸級別的年貨運量。
楊達卿分析,越是經濟艱難,越需要物流服務著眼全局優化幫助客戶增效提質降本,這使得規模增長進入中速階段的快遞企業紛紛跨界快運市場,發展綜合物流;同時,網絡貨運等數字化平臺企業,也不斷重構貨運物流生態,“多元主體的角力,使快運市場競爭加劇”。
與此同時,業內認為,快運行業已經在玩家們的不斷競爭中進入了存量整合時代。尤其在疫情持續性影響下,中小專線受沖擊較大,頭部抗風險能力凸顯,將更有利于頭部企業的加速整合。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等挑戰之下,部分中小專線處于壓縮狀態,安能物流順勢和中小專線合作,推出了新產品“卡車航班”,一則幫助中小專線抵御風險,二則為自身的恢復和發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面對我國零擔市場高度分散的現狀,安能物流也抓住機遇,實現了加盟網點和客戶數量的雙增長。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安能共計擁有約32000家貨運合作商及代理商,較2021年底增加2900家,較2021年末增幅均達10%。同時,頭部合作商留存率高達95.2%。
在網點規模擴大之余,安能物流終端客戶數量也在同步增長。財報顯示,公司終端客戶數較2021年年底增加40萬個,達430萬。
安能物流表示,未來的戰略重點將聚焦在滿足快速變化的商業體系所帶來的對綜合運輸服務的需求,并通過擴展終端客戶群體,升級產品供應、強化平臺以及與貨運合作商及代理商的合作、投資關鍵基礎設施、提升運營效率、持續科技創新等五大發力點,夯實經營基本盤,鞏固核心壁壘。
“在快運行業之間的競爭里,領頭羊的出現依賴于戰略的聚焦和能力的提升。”正如王擁軍在6月初演講中提及的這句話,安能物流能否抓住機遇,引領行業加速整合,一切仍需拭目以待。
截至發稿,安能物流收盤價3.61港元,下跌1.1%,總市值41.97億港元。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