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31 07:11:27
◎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非餐場景和下沉市縣持續爆發為主要驅動力,多元化的收入結構加強了順風同城的抗風險能力。
每經記者|王郁彪 每經編輯|劉雪梅
8月30日,順豐同城(HK09699,股價6.89港元,市值64.32億港元)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上半年,順豐同城營收同比增長20.8%至44.81億元。
凈利潤方面,雖未實現盈利,但凈虧損有所收窄。上半年,順豐同城凈虧1.44億元,而上年同期凈虧4.07億元,虧損同比收窄64.6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針對上半年營收增長,順豐同城稱,面向消費者的同城配送、非餐場景和下沉市縣持續爆發為主要驅動力,多元化的收入結構加強了抗風險能力。
上半年,受疫情多地頻發等因素影響,線下消費市場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無論是商家端線上運營,還是消費端即時性消費需求的井噴,都為同城即時配送賽道按下“加速鍵”。
達達此前披露的二季報也顯示,達達快送Q2營收為8.16億元,同比增長37.4%,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連鎖商戶同城配送訂單量增長帶動。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作為互聯網下一階段征程相對最具確定性的賽道,即時零售迎來多點爆發,同城即配作為重要基礎設施存在,市場價值也正被放大和顯現。
從主要業務單元來看,順豐同城業務劃分為“同城即時配送服務”、“其他業務”。其中,同城即時配送服務又包含“同城配送服務”和“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
記者注意到,同城配送服務主要面向商家及消費者,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主要面向物流公司。
今年上半年,其同城即時配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0.51%至44.64億元;其中,同城配送服務、最后一公里配送分別收入29.29億元、15.35億元。
順豐在財報中表示,因受疫情影響,個別地區快遞停擺,順豐同城的最后一公里業務承壓,短期內增速放緩,在今年上半年錄得6.8%的增速。
而相較于最后一公里配送業務,順豐同城配送服務在今年上半年錄得近三成的增速。對于高增速,順豐同城解釋稱,由于商家與消費者群體不斷擴大帶來訂單量提升,同城配送服務收入得以增長;而疫情及新消費時代推動下,消費者“萬物到家”也產生了更多即時配送需求。
即時配送的“邊界感”正越來越淡,市場更加廣闊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而包含線上團餐平臺及配送服務的其他業務,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57.65%至1712.8萬元。
各業務板塊營收增速穩定,新業務場景也保持一定的成長性,但順豐同城仍未擺脫業績虧損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順豐同城凈虧損為1.44億元,而上年同期凈虧4.07億元,虧損同比收窄64.62%。其同城即時配送和其他業務兩大板塊,分別虧損1.20億元和2970.1萬元。
財報還顯示,2022年上半年,順豐同城實現毛利1.8億元,去年同期則為毛虧損1660萬元;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為4.0%,而去年同期的毛損率為0.4%。
順豐同城也在財報中指出,其凈虧損率不斷改善,主要由于規模經濟及網絡效應的強化、差異化服務牽引高價值訂單、以及持續精細化管理運營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出等原因。
成本側,上半年,順豐同城營業成本錄得43億元,同比增長15.4%,順豐同城解釋稱,主要是由于業務擴張及訂單量增加導致騎手群體擴大。
記者同時注意到,順豐同城即時配送服務中的非餐場景(包括同城零售、近場電商及近場服務)也表現強勁。今年上半年,順豐同城的非餐場景營收為10.51億元,同比增長32.4%;此外,下沉市縣收入也同比增長41.0%達10.35億元。
財報中提及,作為即時履約服務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為把握流量多極化的機遇,順豐同城積極與各大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共建生態,上半年重點布局了直播電商業務。
記者了解到,順豐同城此前面向抖音、快手等平臺商戶,發布了直播電商綜合物流解決方案“豐紅計劃”,包括推出全新的一站式同城急送系統發單方式等。而在品牌覆蓋上,醫藥、服裝以及數碼3C等非餐品類占比也逐步提升。
在餐飲品牌方面,此前順豐同城相應地承接了具有較大私域流量的B端KA客戶,如麥當勞、肯德基、老娘舅、喜茶等。今年以來,則相應擴充了Vivo、茅臺冰激凌等頭部客戶。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順豐同城年活躍商家規模為29.9萬個,同比增長31.2%,今年上半年,順豐同城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收入為21.56億元,同比增長23.1%。
同時,其還披露,上半年,近場電商和近場服務等高附加值場景需求提升,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104.3%、47.8%。
事實上,隨著即時零售的業務場景與商品品類愈加豐富,作為基礎設施中最重要一環的即時配送也迎來業務邊界擴張、服務業務場景豐富度提高的狀況。
與順豐同城相反,早前更多將商超作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達達快送,如今也在向餐飲領域做業務傾斜。
達達快送大客戶業務總經理朱明洋曾透露,包括線上化、餐飲門店向社區延展、需求集中化和餐飲零售化等趨勢明顯,這也為即時配送服務提出挑戰。此外,餐飲種類、門店類型的豐富度在提升,商家需要多元靈活的配送服務。因此,基于餐飲與外賣配送新需求,達達正在做更精細的定制化服務。
換句話說,即時配送的“邊界感”正越來越淡,市場更加廣闊,目前已然集齊了美團、阿里、京東、順豐等巨頭。在越來越細的需求面前,業務只有做“縱深感”的錘煉,才能搶到更多品牌商家客戶。
另外,普遍虧損的即時配送賽道現狀,全場景模式以及而后形成的網絡規模效應,才能為業務增長提供動能。因此,打造更專業和開放的即時新消費基礎設施,或才是各個玩家的下一個征途。
截至8月30日港股收盤,順豐同城股價為6.89港元/股,較前一交易日微漲0.44%,總市值為64.32億港元。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