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07 14:29:12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孫磊
“過去車企不關心芯片的問題。芯片的選擇、匹配基本上都是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來完成的。而現在車企不一定都去造芯,但是一定要懂芯。”9月6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表示。
圖片來源: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官方供圖
一般來看,芯片分為設計、封裝、制造、測試等多個環節。苗圩透露國內在芯片設計領域和芯片封裝領域的進步都很快,但是在芯片制造過程中卻存在著一定的挑戰和阻力。
“我們與國外差距比較大的是芯片的流片制造環節,現在國內最先進的制程只能達到14納米,比較成熟的是28納米及以上的工藝制程。好消息是從全球市場來看,先進制程的芯片市場份額還比較小。目前,我們要把28納米芯片的制造優勢鞏固住,并加大擴產。” 苗圩說。
苗圩認為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在芯片等領域謀求“100%的自主”并不科學,也不經濟。“我們歡迎國外的整車企業、國外的芯片企業、國外的軟件企業都來中國投資,和我們攜手共同分享中國汽車發展的紅利。對于芯片、車機操作系統等行業,我們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國產,但是也要防止在關鍵的時候一些國家對我們的企業進行打壓,要形成自主能力。” 苗圩認為,車企要未雨綢繆,擔負起“鏈長”的責任,做好牽頭工作。
封面圖片來源: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官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