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低碳風”卷起來 進博會釋放綠色發展新機遇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9 22:55:17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評論員 吳林靜

          拿到“碳中和”認證的工廠、“零碳”的草飼牛肉、“負碳”的建筑材料、靠一度電就能工作50天的打印機、再減少20%碳排放的發動機技術……從汽車展區到技術裝備展區,乃至消費品領域,濃濃的“低碳”“節能”“綠色”氛圍,是第五屆進博會帶給筆者最大的感受。

          行走在各個展區,有展商說,自己做到了“低碳”;有展商介紹自己實現了“零碳”;還有展商強調,已經通過技術創新達到“負碳”。對于“碳”的關注,甚至有點要“卷起來”的意思。

          一家上海清潔能源公司負責人說:“前兩年進博會,是看不到這么多主打低碳的產品、技術的。今年全都‘搬出來’了,還放在展區主推位置。”

          在汽車展區走一圈,幾乎所有車企都亮出了旗下最新的新能源汽車。而且在展品陳設上,高端燃油車往往被后置,新能源車則總被擺在最顯眼的地方。

          同樣,在技術裝備區,各家參展企業沙盤上,風車是標配;展板上,一定有一塊業務與新能源、低碳或節能減排相關。

          各家廠商都搬出前沿產品、技術和服務,無論有沒有商用,有沒有對外推廣,有沒有走出實驗室,重點是無一例外主打“低碳風”,極力凸顯綠色發展理念,借助“進博效應”尋找市場機遇。

          比如,東芝展示了可應用于發電廠的碳捕捉技術。現場負責人介紹,這項技術已經在日本商用,但目前還沒有引入中國。

          GE搬來一臺航空發動機模型,里面搭載的是剛啟動半年的技術驗證項目。據介紹,這個項目估計要到203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

          西門子推出“中國零碳先鋒計劃”,其中有個“零碳”認證,從去年到今年在企業內部的一個產品和一個工廠身上完成驗證,現場還擺出了兩張核查“證書”。

          一家來自德國的污水處理公司,在展板上打出制氫概念。細問得知,他們做的廢水制氫,目前已在德國當地開始應用。

          展區里,這類“低碳”展示項目還有很多,交流洽談也多半圍繞這個領域展開。來到現場的地方考察團,往往在一個地方就能聊上十多分鐘,從與“雙碳”相關的技術前景、可行性、成熟度到產品造價、項目引進落地,都會進行了解。遇到項目對口的,還會當場與企業負責人建立聯系。

          在“3060”雙碳目標驅動下,從外企到內資、從市場到政府,進博會上對于“碳”的重視程度,肉眼可見。這既是國家戰略要求,也是發展大勢所趨。

          機械化采煤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英國,石油機械采掘始于19世紀50年代的美國,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我們已經習慣了過去一兩百年的高碳發展,要實現“3060”目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面對地球越來越不可預測的生存環境,這個挑戰必須完成,而且需要各國共同來完成。

          參與全球貿易,正倒逼企業節能降耗減排。

          西子聯合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水福坦承:“我做‘零碳工廠’并不是我們自愿要做的,是在為空客、波音做配套時,對方要求我們成為‘零碳工廠’。”

          這種市場邏輯,在制造業很常見。有不少企業透露,他們去認定“零碳產品”“零碳工廠”,出發點就是適配下游客戶需求,滿足國際標準,方便企業能夠順利參與到全球供應鏈中。

          不過,筆者在進博會上也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有些“碳中和”,其實還停留在“算術題”層面,并沒有實質進入高能耗轉低能耗、高排放轉低排放階段。

          也就是說,在制造過程的碳排放總量與過去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購買碳匯、綠電等方式,湊齊可用來抵消的數字,與排放量劃上等號,“抵消”為零。

          面向未來,還需進一步從碳排放端下手,真正減少高能耗、高排放燃料、工藝的使用,找到清潔能源,更新綠色工藝,真正減少碳排放。

          這種深層次變革,最終還是要訴諸技術創新,尤其是底層技術突破。期待未來的進博會現場,能看到更多核心技術和突破,共同推動全球“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實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碳中和 進博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套图 | 在线视频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不卡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专区 |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人成网最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