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9 00:53:10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在2008年大熊市中,新股發行制度存在的弊端被放大,被多方質疑。待市場趨穩,證監會在對新股發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之后,2009年對新股發行制度進行了一輪市場化改革。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亮相 視覺中國圖
2009年5月22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啟動了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隨后在當年6月10日發布了指導意見的正式稿。改革提出了4項措施,核心內容是定價機制的市場化,例如,要求完善詢價和申購的報價約束機制。
緊接著,桂林三金(SZ002275)在2009年6月29日成功發行上市,宣告A股IPO正式重啟。
IPO恢復帶來了融資市場的爆發式增長,2009年,A股市場首發上市公司數量和募資金額分別為99家和1878.98億元,較2008年分別增長約三成和約八成。到了2010年,A股市場首發上市企業數量和募資金額更是分別達到了347家和4882.59億元,首發募資金額紀錄直到2021年才被重新打破。
除了新股發行恢復,2009年的另一大重頭戲是創業板誕生。
早在1998年12月,原國家計劃發展委員會向國務院提出“盡早研究設立創業板塊股票市場問題”,設立創業板的想法由此產生。
到了2008年3月,證監會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不過,因受市場持續下跌以及IPO暫停等影響,直到2009年3月31日,證監會才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暫行辦法》),宣告創業板即將落地。
在此之后,創業板的開市以極高效率被快速推進。2009年7月20日,證監會發布了創業板申請文件準則和招股說明書準則,并宣告7月26日開始受理創業板IPO申請;9月17日,特銳德(SZ300001)、樂普醫療(SZ300003)、神州泰岳(SZ300002)等第一批7家公司迎來了首發上會;9月21日,包括前述7家首發上會公司在內的10家公司刊登招股意向書開始招股,并在9月25日完成發行;10月30日,首批28家已完成發行的創業板公司同日上市,宣告創業板正式開板。
截至2022年11月13日,創業板已有1214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1.61萬億元。同時,創業板已由原來的核準制轉變為注冊制。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