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22 16:25:33
朱俊松認為,“不僅要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更要政府強力推動標準執行,企業花大力氣去推廣應用這些標準,不能讓標準束之高閣,實現讓標準引導產業,而不僅僅依賴廚師。”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川菜早已聞名于天下,但要想更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和市場,標準化調味品制作是路徑之一。今年成都市“兩會”,成都市政協委員、圣恩股份創始人朱俊松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川菜行業標準化勢在必行。他提到過度依賴廚師是川菜的特點,也是難以大規模走出國門的難點,“不僅要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更要政府強力推動標準執行,企業花大力氣去推廣應用這些標準,不能讓標準束之高閣,實現讓標準引導產業,而不僅僅依賴廚師。”
中國八大菜系,獨具一格是川菜。在國際上,川菜也是中國菜的一張名片,但要想有更高的知名度,川菜也面臨發展瓶頸。
今年成都市“兩會”,朱俊松提交了一份《奮力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助推川菜走出國門的建議》。他提到,國外消費川菜,都是就地取材,未對四川形成有效的稅收、就業、投資拉動。川菜的標準化、數字化、基礎研究與國際同行存在一定差距,此外還受到廚師的制約。
“我們在國外發現,老外喜歡川菜,但是在國外制作川菜原料很貴,味道也不正宗。而且老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處理相應調料。”朱俊松表示,比如一盤回鍋肉,需要加豆瓣或其他香料,有些外國人就不知道調味香料的步驟方式。如果有川菜菜系的全復合調料,將麻婆豆腐這類菜的調味做到標準化,操作就會變得簡單。
他認為,一方面應依托于四川本地的川菜產業鏈,復合調味料可以做到就地取材;另一方面,全復合調料能解決川菜制作的標準化問題,通過規模效應節約單位成本。
實際上,海外川菜的需求旺盛,外國人的味蕾在逐漸適應香辣特點,“我們公司去年海外市場有30%的增速,出口增長量最大的就是美國。他們很愛吃辣醬,把它涂抹在面包上。”
朱俊松認為,川菜行業標準化勢在必行。他提到過度依賴廚師是川菜的特點,也是難以大規模走出國門的難點,“不僅要制定出相應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更要政府強力推動標準執行,企業花大力氣去推廣應用這些標準,不能讓標準束之高閣,實現讓標準引導產業,而不僅僅依賴廚師。”
但這種川菜行業標準化,需要深層次的基礎研究,“我希望政府和科研機構一起加入,把基礎科研做好。”
朱俊松提到,應鼓勵企業科研升級,加強基礎研究,做到數字化、標準化,讓國際同行看到研發與成果。對高校及科院院所、企業的成果落地,在研發階段及成果落地后都應大力支持。
另外,朱俊松建議,加大對川菜餐飲連鎖公司、川味復合調味料公司的支持力度。以國際化視野重點培育一批標桿企業,形成對標肯德基的川菜、對標聯合利華的川調企業,打造走出國門的核心先鋒力量。同時,組建專業權威的平臺輔助川菜、川味企業走出國門,“川菜企業希望走出國門,但對國外環境、市場、渠道了解不多,希望能組建相關平臺進行輔助引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