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1 22:03:45
3月1日(周三),A股普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1.00%至3312.35點,深主板、創業板漲幅相似,科創50指數表現略弱,小漲0.42%。市場人氣恢復較明顯,成交放大約二成至9196億元。外資表現積極,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70.1億元。
電信運營、AIGC、大數據、數字貨幣、云計算等品種表現較好,尤其是電信運營企業,中國電信漲8.55%,中國聯通漲停,中國移動漲4.98%。下跌個股較少,礦物、日用化工、造紙、紡織等表現暫弱。
大盤放量上漲與一些利好有關,除了近期有關數字經濟、中藥的行業利好較多外,另有周三公布的宏觀經濟指標相關利好。
周三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6,優于預期的50.7,創2012年4月以來最高;2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3,優于預期的54.0,創2021年3月以來最高。此外,財新傳媒和研究公司Markit聯合發布的2月份中國通用制造業PMI大幅反彈至51.6,為7個月來首度站在50以上。
數據顯然較好,使得部分憂慮經濟復蘇較慢的投資者信心提升,市場買力遂明顯加大。雖然多數普通投資者可能更關心手中持股的業績情況,但由于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業績前景與宏觀形勢正相關,所以宏觀形勢好時人們對手中持股的業績通常就會更有信心。
相對來說,內資的博弈心態可能更濃,外資卻簡單直接。港股周三表現相當強勁,恒指大漲4.17%,恒生科技指數大漲6.64%,遠強于A股。此外,離岸人民幣匯率暴升超過1%,升幅驚人,顯然進一步佐證了外資對中國經濟觀感大幅改善。
接下來兩周,仍有大量2月份經濟指標公布,屆時經濟信號應更清晰。在具體數據中,我懷疑投資相關、工業相關的數據可能會相對較好,因為之前強勁的信貸數據已有這方面的提示。比較難判定的應該是與消費需求相關的數據,對應的具體數據是2月份社會零售品銷售額。
由之前官方公布的數據看,我國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6.8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億元。簡單說就是居民消費意愿顯然有待提升。
本周末將召開全國兩會,市場一般會憧憬會議期間可能有重大的提振經濟相關消息,如果在提振居民消費方面有特別超預期的好消息,那么A股就有望漲得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刺激消息的政策得細分,要分清“系統性利好”與“臨時性利好”。具休來說,諸如提高保障并減少居民后顧之憂的政策是“系統性利好”,其在提振消費方面更具有持久性。諸如家電下鄉、汽車購置稅補貼之類的政策只能算“臨時性利好”,這類政策雖然易產生短期效果,但很難帶來持久信心。
周三A股帶量上漲,理應有慣性。投資者可以看一下大盤的后續量能,如果成交額并未快速萎縮,通常就有望延續漲勢。操作方面,投資者一般應持股觀望,一方面緊盯即將到來的全國兩會,一方面緊盯后續經濟指標。另外,對于地緣政治局勢及國際關系也應關注。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