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12 22:11:33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星
近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的“共同富裕大家談”活動第三期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活動現場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營企業是做大蛋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的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另外,民營企業在就業、社會公益責任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對于社會分配格局的改善,也承擔新的使命和責任。
鄭功成在發言中表示,為了使民營企業更好地發揮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政府應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要創造優良的營商環境,既要明確規則、劃出底線、設置好“紅綠燈”,又要掃除一切妨礙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健全的法制確保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以服務型政府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有清晰、穩定的安全預期,進而增強信心、大膽發展。
二是要鼓勵正當競爭,堅決消除市場領域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限制創新與發展的壟斷。凡是通過創新贏得國內外市場的民營企業都值得政府鼓勵與支持。
三是要引導高質量發展,樹立民營企業中的先進榜樣,總結優秀民營企業的經驗并及時推廣做法,引導民營企業與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標追求相適應,創造出促進共同富裕的新型企業制度。
談及對優良營商環境的理解,鄭功成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重點強調了“平等”,創造平等的政策環境、平等的競爭環境。
此外,多位嘉賓從不同維度分享了對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裕的思考。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方光華認為,民營企業助力共同富裕主要通過三條路徑:一是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二是將擴大就業作為促進共同富裕最直接的實踐路徑,充分發揮就業主渠道作用;三是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積極投身各類公益事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黨組成員兼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顧問宋曉梧則強調,目前我國第三次分配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稅收等對第三次分配加以引導和支持的政策手段。給予企業家辦慈善事業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稅收優惠,建立有利于慈善組織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將會極大地提高民營企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社會責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