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0 21:29:00
◎上個月,科創板上市公司羅普特因為涉嫌信披違法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在被立案調查后,羅普特進行了自查。6月20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其過往財務會計報表中部分項目跨期確認收入,收入確認存在會計差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收入確認開始出現問題的時間恰好發生在公司上市前夕。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楊夏
2021年,羅普特(SH688619,股價16.26元,市值30.51億元)正式登陸科創板。然而上市之后,羅普特業績快速“變臉”,2021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2022年更是陷入虧損。
上個月,公司因為涉嫌信披違法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在被立案調查后,羅普特進行了自查。6月20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其過往財務會計報表中部分項目跨期確認收入,收入確認存在會計差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收入確認開始出現問題的時間恰好發生在公司上市前夕。
“公司擬對受影響的2020年年度、2021年一季度、2021年半年度、2021年三季度、2021年年度、2022年一季度、2022年半年度、2022年三季度、2022年年度、2023年一季度財務報表進行會計差錯更正和追溯調整。”羅普特表示。
一次性調整10期的財報,羅普特的動作可謂有些大。
經過調整后,羅普特2020年財務報表資產總額減少1.74億元,所有者權益減少1.24億元,營業收入減少2.14億元,凈利潤減少1.24億元;2021年度,公司財務報表資產總額減少2.05億元,所有者權益減少1.42億元,營業收入減少1.12億元,凈利潤減少1821.06萬元;2022年度,公司財務報表資產總額減少1.22億元,所有者權益減少7969.75萬元,凈利潤增加6213.57萬元。
不過,上市公司認為,追溯重述后,不會導致公司已披露的相關年度報表出現盈虧性質的改變;對公司過往10個季度的現金流量表無影響。
對于會計差錯產生的原因,羅普特表示,公司2020年四季度、2021年部分產品銷售項目按照產品交付確認收入;經自查,公司在部分產品銷售訂單交付后,額外提供技術與工程服務,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應以“社會安全系統解決方案”的方式對該部分訂單進行收入確認,相關項目收入確認時點應與最終用戶驗收報告時點保持一致。
羅普特此番自查有一個特殊背景。今年5月17日,證監會向羅普特下發了《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上市公司表示,鑒于公司此次會計差錯更正的專業審計機構鑒證等工作尚未完成,會計差錯的更正數據最終將以專業審計機構的鑒證意見為準。“公司將加強對信息披露文件的編制和審核,保證各項報告披露的準確性,不斷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公司說道。
羅普特是一家從事視頻智能分析技術、數據感知及計算技術在社會安全領域開發及應用的安全綜合服務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主營業務包括社會安全系統解決方案設計實施、軟硬件設計開發、產品銷售及運維服務業務。
羅普特于2021年2月23日在科創板上市。公司財報開始出現問題的2020年度、2021年一季度正是公司上市的關鍵時刻。
羅普特招股書顯示,上市前幾年,公司的業績處于持續上漲的態勢。2017年~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6億元、3.64億元、5.07億元;同期,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514.81萬元、5468.81萬元、1.02億元。
據悉,羅普特營業收入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征,上半年收入較少,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收入較高。招股書披露,羅普特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增長285.6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
在2021年2月下旬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公告書中,羅普特曾表示,根據2020年上半年經審計數據,公司2020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實現大幅增長,上半年凈利潤亦明顯改善,“根據在手訂單來看,公司目前在手訂單充足,業績持續性較好。”
彼時,羅普特還披露了其2020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其中,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指標同比均大幅增長。最終,公司2020年度的營收達到6.17億元(2019年為5.07億元),同比增長21.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8億元(2019年為1.02億元),同比增長55.77%。
然而,經過此番追溯調整,羅普特2020年度的營收只剩下4.0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只剩下3485.85萬元。
根據羅普特此前披露的財報,公司2021年、2022年的業績均同比大幅下滑,其中202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虧損達2.02億元。如今來看,羅普特2021年度的實際業績其實還要更糟糕一些,而2022年度的虧損其實沒有那么大(擬追溯調整為-1.4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9187180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