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9 18:21:47
每經記者|范文清 每經編輯|孫磊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在新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搭建過程中,中國將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6月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在“2023金臺汽車論壇”上表示,中國正在為全球構建全新的汽車產業鏈提供支撐。
當天發布的《2023全球汽車供應鏈核心企業競爭力白皮書》顯示,全球汽車零部件營收規模正在復蘇。2022年,全球百強汽車零部件企業整體營收同比增長16%,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總體利潤率為5.2%,而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2022年的平均利潤率為6%。
“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2020年-2022年,中國百強零部件企業的營收年復合增長率為16%,而海外百強零部件企業的這一數字是9%,可以看到在汽車零部件領域,中國正在跑贏全球行業。”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副總裁袁文博說。
根據2023年全球汽車供應鏈百強(以下簡稱全球百強)名單來看,日本企業有21家,德國企業有17家,美國企業有16家,中國企業有14家。其中寧德時代的營收數據排名,從去年的21位提升至今年的第7位,是今年進入全球百強前十的唯一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
而在中國汽車供應鏈百強企業的營收數據排名中,有3家企業的零部件收入超過千億元,分別是:寧德時代2366億元、華域汽車1496億元、濰柴動力1252.7億元。零部件業務收入突破百億元的共有39家,而2021年和2020年這一數字分別是34家和36家。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我國本土供應鏈企業受益匪淺。”袁文博分析稱,2022年中國汽車供應鏈百強企業營收達到15000億元,凈利率達到6%,而新能源板塊的凈利率達到12%,明顯優于電子輕量化、發動機等板塊。
袁文博認為,在排放標準趨嚴與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提升的大背景下,輕量化、新能源、智能化升級、軟件定義汽車及系統化解決方案業務等的興起,將為零部件企業釋放更為廣闊的增長及盈利空間。
“一方面智能座艙將逐漸滲透乘用車市場,到2025年乘用車智能座艙新車滲透率有望達到60%,基本上能涵蓋主流車型;同時輔助駕駛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到2025年L3級及以上的滲透率能達到20%。”袁文博以一款B級純電車為例,目前該車型的智能座艙占比大概在8%左右,而到2035年該車的智能座艙比重將占到25%~30%的體量。
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楊洪就透露,“日產、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在座艙里的業務從現在到2028年基本都給了航盛,且占比在50%以上。”他預測,未來15年,在座艙領域里,中國有望占據第一的位置,而未來整車的20%~30%部件在智能座艙領域,中國企業有機會在新的賽道里高速、高質量增長。
“面向下一個10年或20年,我們預測汽車電子領域就像中國今天的通訊行業一樣,一定會在世界中占據比今天更重要的位置。”楊洪說。
對此,袁文博預測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未來將面臨三大發展機遇:一是通過加大創新技術研發投入,實現創新業務引領;二是要抓住跟隨整車出海的機會;三是通過加速芯片自研技術突破、捕捉鋰電上下游產業價值,為供應鏈安全護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