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16 21:17:19
◎近日,部分省份公開了關于2023年省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省份增加了本級收支預算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其中多涉及調增專項債限額用于化解中小銀行風險和調增專項債轉貸市縣限額。
◎專家表示,由于不同地方目前債務存量化債的壓力有所不同,同時考慮到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需要因地施策來加以推動。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石雨昕 每經編輯|陳旭
財政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21594億元,同比下降17.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8687億元,同比下降20.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42473億元。
土地出讓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73755億元,比上年下降21.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6854億元,比上年下降23.3%,占地方政府基金收入的比例為91%。
此前一段時期房地產市場表現較為低迷,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降,城投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受到影響,這是否會給地方政府造成較大的財政壓力?地方政府如何化解債務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在化解地方債務問題方面,現在大家都在期待之前中央提到的一攬子化債方案,希望通過多途徑使債務風險比較高的地區債務壓力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日,部分省份公開了關于2023年省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包括草案)的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多個省份增加了本級收支預算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其中多涉及調增專項債限額用于化解中小銀行風險和調增專項債轉貸市縣限額。
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2159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6070億元下降約17.2% 數據來源:財政部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會議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之一是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并強調要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15日廣東省財政廳發布《關于2023年省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報告》顯示,財政部增加下達廣東地區新增債務限額1571億元,擬全部發行使用,包括調增專項債務限額1452億元。
在調增的專項債務限額中,100億元專項用于化解中小銀行風險,要求按照經審核通過的專項債券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實施方案規范使用專項債券資金。另外,轉貸市縣資金1287.2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廣東省此次100億元專項債補充資本占其全年限額的6.9%,這個比例不算低。”
周茂華表示,從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推出的背景來看,主要是部分資質相對弱的中小銀行內源性補充資本能力偏弱,尤其是近幾年經營環境復雜,部分中小銀行外源性補充渠道窄。
而中小銀行是服務于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主力軍。通過適度加快發行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有助于拓寬補充資本渠道,充實資本實力,增強風險抵補能力,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好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三農等薄弱環節。
8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提請審議2023年省本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說明中提到,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安排支出256億元,其中50億元用于支持地方中小銀行發展;其余的206億元,省級統籌安排79.01億元、轉貸市縣126.99億元。
周茂華表示,專項債補充資本屬于特殊時期為部分資質相對較弱銀行給予幫扶的特殊政策,不過推動銀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還是有賴于推動部分區域中小銀行加快理順股權關系,完善內部治理,深耕區域市場,更好服務當地區域實體經濟發展。
除了上述廣東省和貴州省財政預算調整方案中提到專項債務轉貸市縣支出調增外,還有不少省份也提到增加轉移性支付,尤其是債務轉貸支出。
8月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提請審議《吉林省發行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有關情況及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議案中提到,本批次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582億元,省本級使用14.8億元,占此次新增債務限額的2.5%;市縣級使用567.2億元,占97.5%。轉移性支出比原預算數增加484.2億元,全部用于債務轉貸支出。
溫來成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財政部下達地方政府債券限額、地方調整預算然后給市縣使用,應該屬于一種常規的操作。
7月初,《國務院關于2022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明確,要進一步壓實地方和部門責任,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督促省級政府加大對市縣工作力度,立足自身努力,統籌資金資產資源和各類政策措施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逐步降低風險水平。
在如何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這一問題上,溫來成表示,由于不同地方目前債務存量化債的壓力有所不同,同時考慮到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需要因地施策來加以推動。
溫來成表示,在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方面,這幾年各個地方都在做一些常規性的措施。比如有的地方投融資平臺通過和金融機構進行談判來進行債務展期或者貸款置換;通過資產重組提高企業信用評級等級,然后再發債;通過資產處置,獲得的部分收入用于償還部分債務。
目前,有一些有些地方提出希望可以通過發行再融資債券的方式,把那些隱性債務替換成顯性債務。對此溫來成表示,正常情況下要慎用這類措施,不過一些地方確實也比較期待接下來的一攬子方案中會出現類似的內容。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