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4 14:14:26
每經評論員 趙橋
醫美行業近年來持續火熱,各種明星、網紅、大V都在推薦自己的醫美項目,讓人心動不已。據說,醫美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未來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這么好的賺錢機會,怎么能錯過呢?
于是,一些上市公司也開始跨界進入醫美領域,試圖分一杯羹。比如,以棉制用品為主的母嬰消費品公司金發拉比(002762.SZ,股價8.92元,市值31.58億元),就在2021年收購了廣東韓妃醫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韓妃)36%的股權,打造“母嬰產品+醫療、醫美服務”的新業務模式。今年9月,金發拉比又宣布擬以5950.59萬元購買廣東韓妃13%股權,進一步加大對醫美的投入。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明智的戰略決策,畢竟醫美市場前景廣闊,而且金發拉比本身也是一家母嬰消費品公司,與醫美有一定的關聯性。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廣東韓妃的財務數據,你可能會大吃一驚。
原來,廣東韓妃接受上市公司投資的兩年來,利潤和凈資產已經發生性質上的變化。2022年,廣東韓妃由盈轉虧,凈資產也由正轉負。今年上半年,廣東韓妃仍然虧損約310萬元,凈資產為-2802.97萬元。換句話說,這是一家資不抵債、盈利能力下滑的醫美公司。
那么,在標的資產資不抵債、盈利能力下滑的情況下,金發拉比為何仍要堅持增持股權呢?難道是看中了廣東韓妃的某些核心技術或團隊?還是對醫美行業有著過于樂觀的預期?或者是為了實現之前收購時的業績承諾?
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上市公司股權投資考慮的不僅是業績,還會考慮彼此的協同效應、標的團隊或核心技術等因素。但是,這些因素是否足以支撐金發拉比對廣東韓妃的高估值呢?9月13日,深交所也向金發拉比下發了關注函,要求其詳細分析和說明相關問題。
當然,并不是說跨界拓展新業務本身就是不明智的決策。有的公司通過收購虧損公司來獲得新的市場份額、技術或客戶基礎,以期實現業績增長。但是,這需要慎重的盡職調查和明智的戰略規劃。而且,在收購之后,也要及時跟進標的公司的經營狀況和風險控制,并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相應調整。
畢竟,醫美行業并非一片風平浪靜。近來,一些醫美機構因為出現醫療事故、虛假宣傳、違規經營等問題,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醫美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金發拉比要想在醫美領域取得成功,還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規劃。否則,可能會陷入一個無底洞,不僅無法實現業績增長,還可能損害自身的品牌形象和信譽。同時,希望金發拉比能夠認真對待深交所的關注函,及時披露相關信息,讓投資者和市場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