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熱鍋上的南陽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07 23:51:48

          南陽為這次音樂節可謂傾盡全力,也承載著打響城市品牌、做強文旅產業的期待。而眼下,熱鍋上的南陽,如何走出這場輿論危機?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南陽日報

          沒想到,這個中秋國慶假期,熱度最高的城市是南陽。

          9月29日,為期3天4夜的“中原迷笛音樂節”在南陽市獨山腳下拉開帷幕。開幕當天,南陽市委書記、市長特地前往南陽火車站迎接樂迷,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從數字上看,南陽假期共接待游客774.9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1.7億元,遠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超15萬人涌進音樂節,入場總人數亦創下該音樂節最高紀錄。

          期間,連日的降雨讓場地泥濘不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樂迷們的熱情——社交平臺上盡是樂迷滿身泥漿的照片,“在泥中歡跳”登上熱搜,網友直呼“這才是年輕人的狀態”,更有人調侃,要讓南陽接下“這潑天的富貴”……

          然而略顯遺憾的是,一場樂迷物品丟失、被盜事件,為這場備受期待的音樂節劃下一個略顯尷尬的句點。據2023中原迷笛音樂節臥龍區指揮部10月5日通報,根據樂迷登記情況,已歸還身份證79張、電腦3臺、手機17部,其余物品正在核實聯系。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在此之前,南陽為這次音樂節可謂傾盡全力,也承載著打響城市品牌、做強文旅產業的期待。而眼下,熱鍋上的南陽,如何走出這場輿論危機?

          想紅

          10月3日,“南陽市民含淚感謝迷笛音樂節”的話題沖上熱搜。一位南陽市民在視頻中淚眼婆娑:“沒有迷笛音樂節,很多人都不知道南陽。”到目前為止,這一話題已引來超9000萬閱讀量。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但“不紅”的南陽“想紅”,早就不只是一個掛在口頭上的話題。

          今年1月,南陽市“兩會”閉幕當天,受元旦期間大量南陽人民前往襄陽參加跨年的觸動,市委書記朱是西突然發出“靈魂拷問”,“為什么在南陽掙錢,在襄陽消費?”其還直言,“對我刺激很大”“我們應當感到羞恥”,認為這暴露了南陽服務業、文旅文創產業的落后。

          此后,圍繞做強旅游業、吸引游客,南陽展開一系列布局。

          今年9月,南陽召開全市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大會。朱是西不僅在會上強調,要打造獨一無二的“南陽IP”、打響“三顧之地”金名片,把“南陽 一個值得三顧的地方”城市品牌叫響全網、推向全國,在同期采訪中被問及“希望南陽成為一個網紅城市嗎?”,朱是西也坦陳,“網紅城市當然好”,但更多是“重在持續”。

          而迷笛音樂節,本也是南陽“走紅”之路上的一著“好棋”。

          圖片來源:迷笛官方微博

          今年,迷笛音樂學校正步入第30個年頭,迷笛音樂節在五一期間剛“捧紅”過煙臺,可謂“紅氣”滿滿,而首次進入河南就直奔南陽,離不開這座城市的誠意。在《河南日報》一則評論中,甚至將其形容為“天外飛仙,一劍突來”。

          實際上,因疫情影響,迷笛音樂節曾被迫推遲,但在南陽的執著邀請下,迷笛“三顧”南陽,終于定下今年“十一”之約。

          自音樂節籌備之日起,南陽市委書記、市長就不斷現身于臺前幕后。音樂節啟幕前,由市委書記牽頭的“2023中原迷笛音樂節籌備工作推進會”召開,南陽主要負責人還對公交、酒店、火車站等窗口行業服務進行多次體驗,并要求對哄抬房價、拒載甩客等行為進行頂格處罰,以期“各行業能夠以誠待客,守護‘厚道南陽’口碑”。

          開幕當天的一幕更是被廣泛傳播:市委書記、市長一行身著紅色志愿服,在火車站向剛剛出站的樂迷朋友問好并送上紀念品。市委書記朱是西說,將盡最大努力為大家做好服務,使大家在南陽期間能夠吃得愉快、玩得開心。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南陽日報》發布的一篇評論則道出了背后的考量:對于南陽來說,迷笛是對城市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考驗,是一張南陽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考卷;但同時,它更“為南陽揚名、出圈、出彩,發展文旅文創產業提供新機遇”,將開啟南陽“以音樂為媒、打造‘音樂之城’的大幕”。

          嘗試

          縱觀南陽對音樂節的一系列安排,不難看到淄博的影子。

          事實上,南陽很早就注意到“淄博現象”。4月,南陽社科界開始就“燒烤出圈”現象組織研討;5月,南陽直接派出考察組趕赴淄博實地考察夜間經濟。在9月的一場市委議事會議上,市委書記朱是西提出要“學習借鑒淄博燒烤出圈的經驗做法”,將迷笛音樂節“辦實、辦好、辦出影響力”。

          論及文旅資源基礎,淄博和南陽顯然處于兩個級別。

          官方的宣傳中,南陽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最出名的莫過于當地總結的“四圣”——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而這些歷史名人背后,均對應著南陽豐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其中包括南陽強力推進的南陽臥龍崗文化園、醫圣祠文化園、張衡科技文化園和南陽古城保護利用項目等。

          南陽臥龍崗文化園 圖片來源:南陽日報

          但即便坐擁“富礦”,南陽卻并不能“坐享其成”。此前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曾提到,旅游業一直屬于南陽“跛腳”的一項;而眼下,在洛陽、開封、襄陽等城市頻頻出招下,南陽文旅更被認為大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焦慮感。就連在與“先天不足”的淄博“比拼”中,南陽也似乎敗下陣來。

          為什么南陽不夠“紅”?

          對于今年3月落戶南陽的常州恐龍園,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曾分析,這是常州在沒有恐龍化石等實體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無中生有”所創造的成功案例。與此相比,在知名度更高的“恐龍之鄉”自貢,卻并未誕生更有顯示度的旅游項目。

          這也說明,即便缺乏資源基礎,通過有效的、符合當下市場需求的運營方式,城市文旅同樣可以“突出重圍”。

          南陽已然意識到這一點。今年8月,新打造的南陽醫圣祠文化園外圍一堵紅墻突然“走紅”,主要原因并非被視為旅游名片的“醫圣”張仲景,而僅僅是接近故宮墻面顏色的“故宮紅”極易“出片”。當時,南陽本地媒體就發文總結,傳統文旅消費發展正陷入瓶頸,網紅打卡地才是順應文旅新趨勢的有益嘗試。

          對于南陽而言,這一步邁得還不夠大。

          南陽對標的淄博,堪稱“以小博大”的典范。在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看來,淄博燒烤熱讓更多小城“覺醒”,它們更加大膽地掙脫了過去打造景區的固有模式,發掘更具特色的旅游產業,這可以是美食帶動下的淄博,可以是體育帶動下的貴州榕江“村超”,當然也可以是音樂。

          圖片來源:迷笛官方微博

          比起美食和體育,音樂的門檻也更低。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中心品牌室執行主任眭謙指出,從國外成功的音樂節案例來看,音樂節的成功與否與城市自身的規模、位置等屬性或者自身資源并無太大關系,關鍵更在于組織策劃和有效傳播。今年以來音樂節“下沉”的潮流,恰不失為南陽的機會。

          成本

          當然,南陽的“同行者”也不在少數。有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有506場,直接創造24.97億票房,而僅國慶就至少有60多場音樂節(按照單天計算)上演;更有業內人士按照上半年音樂節的增長速度預估,2023年音樂節能達700多場,這個數字在2019年為200場左右。

          但就目前看來,如淄博、榕江一樣的成功者尚屈指可數。

          對于大部分音樂節而言,城市更像是狂歡背后“隱形”的背景板。即便在全球掀起火爆風潮的科切拉音樂節,很少有人能迅速說出它的舉辦地——位于美國加州一個不知名小城印地奧市。人潮伴隨音樂節來回,借此機會實現“翻身”的城市少之又少。

          圖片來源:迷笛官方微博

          而有志于舉辦音樂節的大量中小城市,也缺乏孕育一個自有IP的能力。以南陽為例,如楊彥鋒所說,當地并沒有大量知名音樂人坐鎮,也沒有持續輸出知名藝人的音樂院校,很難像北京、上海、成都這類先發城市,或者有民族特色的貴州、廣西的城市,將音樂節品牌和地域品牌緊密掛鉤。

          更麻煩的是,音樂節的熱鬧場面和歡樂氛圍,往往難以避免帶來一些問題。

          今年7月,石家莊“搖滾之城”演出季開始后不久,一樂隊男性成員在表演過程中作出不雅舉動,隨后官方回應,該表演為店方自己組織,演出季不會允許發生類似情況。而在西安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場外,粉絲瘋狂舉動也一度“喧賓奪主”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在眭謙看來,城市要成功打造音樂節品牌,是一系列因素的集合。比如,前期需要解決策劃組織的問題,中期需要解決地方民眾和粉絲的參與問題,后期需要解決品牌的持續運營和傳播問題,此外,還需要經歷一個長期過程和持續投入,需要有高水平外部團隊的支持。一旦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對城市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而對于依靠無論是美食、運動還是音樂打造的新城市品牌和旅游吸引物而言,本地市民還變成了一個空前重要的參與方。如眭謙所說,缺乏本地民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單純依賴外部品牌和外部粉絲,不可能形成城市自身的IP。

          而這也是城市“無中生有”的過程中最難憑空創造的。

          《南陽日報》就曾提到,迷笛音樂節的成功舉辦,“更是南陽人思想的一次大解放”。許多南陽人經歷了“從一開始提起迷笛,一臉茫然不知所云,到與樂迷的相識相知,再到親臨現場的感受和媒體的傳播擴散”的過程。

          南陽已經為迷笛定下了“十年之期”。在一場集體的建構中,這座城市也許不得不付出必要的時間成本和學習成本。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南陽日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南陽日報 沒想到,這個中秋國慶假期,熱度最高的城市是南陽。 9月29日,為期3天4夜的“中原迷笛音樂節”在南陽市獨山腳下拉開帷幕。開幕當天,南陽市委書記、市長特地前往南陽火車站迎接樂迷,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從數字上看,南陽假期共接待游客774.9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1.7億元,遠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超15萬人涌進音樂節,入場總人數亦創下該音樂節最高紀錄。 期間,連日的降雨讓場地泥濘不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樂迷們的熱情——社交平臺上盡是樂迷滿身泥漿的照片,“在泥中歡跳”登上熱搜,網友直呼“這才是年輕人的狀態”,更有人調侃,要讓南陽接下“這潑天的富貴”…… 然而略顯遺憾的是,一場樂迷物品丟失、被盜事件,為這場備受期待的音樂節劃下一個略顯尷尬的句點。據2023中原迷笛音樂節臥龍區指揮部10月5日通報,根據樂迷登記情況,已歸還身份證79張、電腦3臺、手機17部,其余物品正在核實聯系。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在此之前,南陽為這次音樂節可謂傾盡全力,也承載著打響城市品牌、做強文旅產業的期待。而眼下,熱鍋上的南陽,如何走出這場輿論危機? 想紅 10月3日,“南陽市民含淚感謝迷笛音樂節”的話題沖上熱搜。一位南陽市民在視頻中淚眼婆娑:“沒有迷笛音樂節,很多人都不知道南陽?!钡侥壳盀橹?,這一話題已引來超9000萬閱讀量。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但“不紅”的南陽“想紅”,早就不只是一個掛在口頭上的話題。 今年1月,南陽市“兩會”閉幕當天,受元旦期間大量南陽人民前往襄陽參加跨年的觸動,市委書記朱是西突然發出“靈魂拷問”,“為什么在南陽掙錢,在襄陽消費?”其還直言,“對我刺激很大”“我們應當感到羞恥”,認為這暴露了南陽服務業、文旅文創產業的落后。 此后,圍繞做強旅游業、吸引游客,南陽展開一系列布局。 今年9月,南陽召開全市文旅文創高質量發展大會。朱是西不僅在會上強調,要打造獨一無二的“南陽IP”、打響“三顧之地”金名片,把“南陽一個值得三顧的地方”城市品牌叫響全網、推向全國,在同期采訪中被問及“希望南陽成為一個網紅城市嗎?”,朱是西也坦陳,“網紅城市當然好”,但更多是“重在持續”。 而迷笛音樂節,本也是南陽“走紅”之路上的一著“好棋”。 圖片來源:迷笛官方微博 今年,迷笛音樂學校正步入第30個年頭,迷笛音樂節在五一期間剛“捧紅”過煙臺,可謂“紅氣”滿滿,而首次進入河南就直奔南陽,離不開這座城市的誠意。在《河南日報》一則評論中,甚至將其形容為“天外飛仙,一劍突來”。 實際上,因疫情影響,迷笛音樂節曾被迫推遲,但在南陽的執著邀請下,迷笛“三顧”南陽,終于定下今年“十一”之約。 自音樂節籌備之日起,南陽市委書記、市長就不斷現身于臺前幕后。音樂節啟幕前,由市委書記牽頭的“2023中原迷笛音樂節籌備工作推進會”召開,南陽主要負責人還對公交、酒店、火車站等窗口行業服務進行多次體驗,并要求對哄抬房價、拒載甩客等行為進行頂格處罰,以期“各行業能夠以誠待客,守護‘厚道南陽’口碑”。 開幕當天的一幕更是被廣泛傳播:市委書記、市長一行身著紅色志愿服,在火車站向剛剛出站的樂迷朋友問好并送上紀念品。市委書記朱是西說,將盡最大努力為大家做好服務,使大家在南陽期間能夠吃得愉快、玩得開心。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南陽日報》發布的一篇評論則道出了背后的考量:對于南陽來說,迷笛是對城市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考驗,是一張南陽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考卷;但同時,它更“為南陽揚名、出圈、出彩,發展文旅文創產業提供新機遇”,將開啟南陽“以音樂為媒、打造‘音樂之城’的大幕”。 嘗試 縱觀南陽對音樂節的一系列安排,不難看到淄博的影子。 事實上,南陽很早就注意到“淄博現象”。4月,南陽社科界開始就“燒烤出圈”現象組織研討;5月,南陽直接派出考察組趕赴淄博實地考察夜間經濟。在9月的一場市委議事會議上,市委書記朱是西提出要“學習借鑒淄博燒烤出圈的經驗做法”,將迷笛音樂節“辦實、辦好、辦出影響力”。 論及文旅資源基礎,淄博和南陽顯然處于兩個級別。 官方的宣傳中,南陽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最出名的莫過于當地總結的“四圣”——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而這些歷史名人背后,均對應著南陽豐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其中包括南陽強力推進的南陽臥龍崗文化園、醫圣祠文化園、張衡科技文化園和南陽古城保護利用項目等。 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圖片來源:南陽日報 但即便坐擁“富礦”,南陽卻并不能“坐享其成”。此前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曾提到,旅游業一直屬于南陽“跛腳”的一項;而眼下,在洛陽、開封、襄陽等城市頻頻出招下,南陽文旅更被認為大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焦慮感。就連在與“先天不足”的淄博“比拼”中,南陽也似乎敗下陣來。 為什么南陽不夠“紅”? 對于今年3月落戶南陽的常州恐龍園,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曾分析,這是常州在沒有恐龍化石等實體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無中生有”所創造的成功案例。與此相比,在知名度更高的“恐龍之鄉”自貢,卻并未誕生更有顯示度的旅游項目。 這也說明,即便缺乏資源基礎,通過有效的、符合當下市場需求的運營方式,城市文旅同樣可以“突出重圍”。 南陽已然意識到這一點。今年8月,新打造的南陽醫圣祠文化園外圍一堵紅墻突然“走紅”,主要原因并非被視為旅游名片的“醫圣”張仲景,而僅僅是接近故宮墻面顏色的“故宮紅”極易“出片”。當時,南陽本地媒體就發文總結,傳統文旅消費發展正陷入瓶頸,網紅打卡地才是順應文旅新趨勢的有益嘗試。 對于南陽而言,這一步邁得還不夠大。 南陽對標的淄博,堪稱“以小博大”的典范。在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看來,淄博燒烤熱讓更多小城“覺醒”,它們更加大膽地掙脫了過去打造景區的固有模式,發掘更具特色的旅游產業,這可以是美食帶動下的淄博,可以是體育帶動下的貴州榕江“村超”,當然也可以是音樂。 圖片來源:迷笛官方微博 比起美食和體育,音樂的門檻也更低。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中心品牌室執行主任眭謙指出,從國外成功的音樂節案例來看,音樂節的成功與否與城市自身的規模、位置等屬性或者自身資源并無太大關系,關鍵更在于組織策劃和有效傳播。今年以來音樂節“下沉”的潮流,恰不失為南陽的機會。 成本 當然,南陽的“同行者”也不在少數。有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有506場,直接創造24.97億票房,而僅國慶就至少有60多場音樂節(按照單天計算)上演;更有業內人士按照上半年音樂節的增長速度預估,2023年音樂節能達700多場,這個數字在2019年為200場左右。 但就目前看來,如淄博、榕江一樣的成功者尚屈指可數。 對于大部分音樂節而言,城市更像是狂歡背后“隱形”的背景板。即便在全球掀起火爆風潮的科切拉音樂節,很少有人能迅速說出它的舉辦地——位于美國加州一個不知名小城印地奧市。人潮伴隨音樂節來回,借此機會實現“翻身”的城市少之又少。 圖片來源:迷笛官方微博 而有志于舉辦音樂節的大量中小城市,也缺乏孕育一個自有IP的能力。以南陽為例,如楊彥鋒所說,當地并沒有大量知名音樂人坐鎮,也沒有持續輸出知名藝人的音樂院校,很難像北京、上海、成都這類先發城市,或者有民族特色的貴州、廣西的城市,將音樂節品牌和地域品牌緊密掛鉤。 更麻煩的是,音樂節的熱鬧場面和歡樂氛圍,往往難以避免帶來一些問題。 今年7月,石家莊“搖滾之城”演出季開始后不久,一樂隊男性成員在表演過程中作出不雅舉動,隨后官方回應,該表演為店方自己組織,演出季不會允許發生類似情況。而在西安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場外,粉絲瘋狂舉動也一度“喧賓奪主”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在眭謙看來,城市要成功打造音樂節品牌,是一系列因素的集合。比如,前期需要解決策劃組織的問題,中期需要解決地方民眾和粉絲的參與問題,后期需要解決品牌的持續運營和傳播問題,此外,還需要經歷一個長期過程和持續投入,需要有高水平外部團隊的支持。一旦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對城市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而對于依靠無論是美食、運動還是音樂打造的新城市品牌和旅游吸引物而言,本地市民還變成了一個空前重要的參與方。如眭謙所說,缺乏本地民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單純依賴外部品牌和外部粉絲,不可能形成城市自身的IP。 而這也是城市“無中生有”的過程中最難憑空創造的。 《南陽日報》就曾提到,迷笛音樂節的成功舉辦,“更是南陽人思想的一次大解放”。許多南陽人經歷了“從一開始提起迷笛,一臉茫然不知所云,到與樂迷的相識相知,再到親臨現場的感受和媒體的傳播擴散”的過程。 南陽已經為迷笛定下了“十年之期”。在一場集體的建構中,這座城市也許不得不付出必要的時間成本和學習成本。
          南陽市 音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性色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 香蕉啪视频在线看视频久 | 在线观看免费不打码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