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6 00:52:23
每經記者|李娜 每經編輯|肖芮冬
臨近年末,私募基金圈內又曝出重磅事件。
老牌百億級私募基金華軟新動力因涉及“杭州30億量化跑路”事件,進而出現“踩雷”,導致旗下部分產品出現兌付困難。有網絡平臺的截圖信息顯示,其“踩雷”過程是——(華軟)新動力投資了杭州匯盛,再下投至杭州瑜瑤,再下投磐京,而投前的估值表和投后的業績全是假的。
私募產品不斷下投,多層嵌套的造假,著實讓行業震驚。
華軟新動力在11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因匯盛私募發生違約行為導致兌付困難。
11月14日早間,有市場消息稱,華軟新動力上周已經報案抓捕產品造假的私募管理人杭州匯盛。
可能不是唯一受害者
11月14日晚間,華軟新動力發布聲明稱,截至目前,公司管理的最終實際投資至深圳匯盛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盛私募,登記編號P1061345)的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因匯盛私募發生違約行為導致兌付困難。
“為維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針對匯盛私募的重大違約行為,公司將持續向相關基金產品的投資人進行信息披露,并針對匯盛私募以及相關環節采取法律手段,盡最大努力實現投資人的合法權益。”華軟新動力稱。
華軟新動力還表示,公司目前持續經營,其余在管基金產品均正常運作,將本著審慎負責的態度,持續合規經營。
同時,華軟新動力強調,公司未委托任何主體代表公司對外發布消息,一切與公司及公司基金產品相關的通知與信息,均以本公司官方發布的文件為準。
至此,市場此前流傳的華軟新動力部分私募產品無法兌付的消息被證實。
值得關注的是,11月14日午后又有新的市場消息傳出——華軟新動力可能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根據相關市場截圖,新動力連同其他幾家FOF和資方同時“踩雷”了一個自稱二級市場多空策略的優先份額,過程上新動力投資了杭州匯盛,再下投至杭州瑜瑤,再下投杭州磐京等。過了好幾道,最后一道,是一個沒有托管人的產品。投前的估值表和投后的業績全是假的,由最后一層向上層托管人提供假數據。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有市場消息稱,國企幾百億的優先資金,是通過信托公司往下投。因為嵌套了很多層,最后一層基金合同上的打款賬戶并不是產品賬戶,而是管理人的公司賬戶。錢打到管理人賬戶,再直接被轉移走,而這個管理人則一直在提供虛假估值。直到最近估值出的越來越慢,后面延期出,再后來就不出估值了,這個事情最終才被發現。
截至發稿,記者試圖聯系相關信托公司,但仍未聯系上。
一券商托管人士則告訴記者:“我覺得這個產品的上層投資人可能直接加了個信托,而信托里面可能有一個比較高的結構化杠桿,信托投到下面底層私募,然后這個私募又往下再投,至少投了兩層以上,投到最后那個產品。而最底層的產品應該是沒有托管的。”
該托管人士進一步指出,最底層產品造假,呈現出凈值表現不錯,整個商業模式也很通暢,直到最后底層再也支撐不住。而這種這種凈值的估值問題造假,終究有一天會暴露出來。
深圳匯盛辦公地為杭州
相關資料顯示,深圳匯盛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14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實繳資本1000萬元,公司目前有7名全職員工,管理規模在10億~20億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信息顯示,其注冊地為廣東深圳,而其實際辦公地區為杭州濱江。
備案登記信息顯示,匯盛私募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是張萍,曾任職于國信證券廣州分公司投資部,擔任投資顧問。合規風控負責人為魯彥,曾任職多家公司的財務部。出資方面,張萍占90%,李明睿占10%。有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7月7日,公司監事由鐘永德變更為李明睿。
成立于2009年11月的北京華軟新動力私募基金公司,截至4月15日,管理規模早已在100億元以上。作為國內最大的私募FOF基金公司之一,華軟新動力在眾多人士眼中,也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之一。
不過,對于本次投資,華軟新動力作出的抉擇,也同樣令部分投資人士感到困惑。對于投資決策部分,一私募基金FOF(基金中的基金)人士也提出了幾大疑問:首先,華軟新動力是如何篩選出來杭州匯盛這家私募基金的產品作為投資標的?是否有遵循相關的投研制度?其次,對于杭州匯盛將資金進一步下投,并沒有做量化投資,為什么一直沒有發現?再者,作出投資后,華軟新動力是否給出了持續跟蹤?最后,這個項目,在華軟新動力FOF產品中所占的投資比重究竟有多大?是否做好了投資比例和風險敞口的控制?記者試圖聯系華軟新動力公司多位相關人員,截至發稿,均未得到反饋。
此外,在層層下投的過程,作為資金的托管方,相關券商是否有做到始終如一的盡責呢?
11月14日,華軟新動力在網站上還連發了兩則公告,其中一條公告提到,對旗下6只產品變更投資經理,高旸接任此前的基金經理彭冬,這6只產品分別是滴海新動力進取多策略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華軟新動力遠航FOF1號、華軟新動力興瀛穩進1號FOF、滴海新動力穩健多策略1號、新動力套利7號和滴海新動力穩健專享1號。另一條公告則提到,定于11月16日對“華軟新動力平衡價值1號”臨時開放,臨時開放日僅接受贖回申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