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信東:對AIGC的過高期待和過快投入,可能導致人工智能遭遇下一次失敗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17 19:58:23

          吳信東認為,AIGC的下一站是人機協同。未來,人將被視為一個智能體,和機器融合在一起,相互協同,核心是發揮人和機器的各自優勢。

          每經記者|劉旭強    每經編輯|劉艷美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旭強 攝

          “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使得人和機器的界限模糊了。”10月16日,在2023天府數字經濟峰會上,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信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AIGC的出現改變了人機協同中“人”的角色,人不再總是AI的主導者,而是按具體成本和效率與機器相互協同配合。

          作為長期研究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吳信東提醒,目前大家對AIGC的期望過高了。結合人工智能的發展史,他預測,業界對AIGC的過高期待和過快投入,可能導致人工智能遭遇下一次失敗。

          AIGC的下一站是人機協同

          新技術總能引領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在吳信東眼中,近年來數字技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4G、5G等技術對短視頻、直播等新興行業的助推,另一類是AIGC等新技術帶來的模式創新。后者,他用“革命性”來形容。

          “AIGC的出現,改變了過去以人為主導、機器配合的人機模式。”吳信東認為,AIGC的下一站是人機協同。未來,人將被視為一個智能體,和機器融合在一起,相互協同,核心是發揮人和機器的各自優勢。

          比如,一件具體的任務,究竟是派人還是派機器去做,要根據效率和成本統籌安排。吳信東指出,目前來看,人機協同中人工智能擅長于數據處理和細節推理,而對宏觀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還是要靠人完成。

          如何快速建立起數據和知識間的聯系,更大程度發揮人工智能的能力?吳信東表示,知識圖譜化將是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知識圖譜是一種用可視化技術描述知識資源及其載體的工具。它可以將各類數據以圖譜的形式呈現出來,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知識之間的關系和結構。

          “以前大家使用數據,只關注最終結果,而過程中的數據分析、計算等邏輯推理能力,并沒有積累下來,也就無法分享、復用這種經驗。”吳信東說,知識圖譜是與人類大腦思維本質最趨近的人工智能技術。圖譜可以挖掘實現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并由已有的知識產生新的知識。“比如車輛故障,老師傅敲幾下就能知道問題在哪兒,新手可能要把相關零部件拆開看才能知道結果。知識圖譜就是一位老師傅。”他指出。

          這將連接上游數據和下游應用,把數據更有效地轉變為行業知識。當下,知識圖譜已在語義搜索、智能問答、數據分析、視覺理解等方面開始發揮作用。

          提高AIGC準確率還需時間沉淀

          吳信東還坦言,AIGC的表現,讓身為人工智能領域專家的他都“嚇了一跳”。

          “五年前,別人給我介紹AIGC,我信都不信。”如今,吳信東對AIGC在寫作、對話領域的“能說會道”深有體會。“我用清華Chat GLM寫的東西,到目前為止沒出現一個語法錯誤。我不知道怎么和一些愛哭鼻子的學生們溝通,AIGC也能幫我生成像模像樣的對話內容。這兩點,它比人還厲害。”

          吳信東觀察到,AIGC 的優勢在于能夠突破人類創作的限制,實現無限的內容創造。機器能夠根據關鍵詞,依托海量數據庫、背景文獻,基于概率來預測下一個詞。不過,人工智能并不能理解海量文獻彼此的關聯,常常導致生成的上下文邏輯關系不強,這使得AIGC的缺點也非常明顯——經常“胡說八道”。

          目前,要提高AIGC的準確率,只能通過“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來實現,這顯然需要時間的積淀。吳信東指出,隨著AIGC的熱度上升,在細分應用場景中已經衍生出Chat PDF等工具,效果明顯。“給定Chat PDF幾頁PDF文件,要求人工智能只能在PDF提供的內容中發揮,就可以有效避免機器‘超綱’。”吳信東介紹。

          結合人工智能“前世今生”的發展史,吳信東也不無擔憂,“大家現在對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期望太高了”。他提到,過去人工智能對專家系統和神經網絡也曾過度期待,但最終都遭遇了失敗。因此,吳信東預測,“下一次人工智能要是遭遇失敗的話,可能也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導致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Ai 人工智能 俄羅斯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 五月丁香合缴情在线看视频免费 |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 亚洲AV不卡每天更新 | 亚洲一区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