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馬淑杰:部分地區、品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渠道不暢通,相關體系亟待健全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2 19:00:15

          總體看,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尚未全面建立,特別是部分地區、部分品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渠道不暢通,廢棄物的資源再生和環境監管能力不高,低值廢棄物集約規模利用水平亟待提升,激勵機制落實不足,約束規范能力有限,產學研用技術和智慧化創新能力欠缺。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星    

          11月20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協辦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暨技術裝備推介會”在北京舉行。

          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60個左右大中城市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

          如今,該體系建設進展如何,遇到哪些挑戰?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副處長馬淑杰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副處長馬淑杰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NBD:目前示范城市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和經驗?

          馬淑杰:目前取得的成效可以分為四方面。

          首先,回收網絡日益密集。各地在充分規范整合和利用現有再生資源回收渠道的基礎上,逐漸探索形成了回收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的三級回收網絡。據行業協會調研,目前我國主要城市已形成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約15萬個,各類大型分揀中心約1800個。

          其次,運營模式多元化發展。“兩網融合”逐步推進,北京、上海等地再生資源企業,通過融合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與城市生活垃圾清運網絡,充分利用現有環衛基礎優勢,融入再生資源分類收集、清運、中轉,形成環衛回收并向后延伸打造垃圾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涌現出一大批“互聯網+回收”平臺 。

          第三,加工利用水平穩步提高。行業規模化、集聚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智能分選、精深加工、有價金屬提取、增材制造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如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廢印制電路板環保處理及資源回收設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電鍍廢渣及冶煉廢渣等工業廢料提取各種有價金屬等取得了良好成效。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聯合研發機制不斷完善。

          第四,行業規模日益擴大。據行業協會初步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超過26萬家,從業人員約1100萬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

          NBD: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戰和難題是什么?

          馬淑杰:一是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亟待健全和提升。總體看,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尚未全面建立,特別是部分地區、部分品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渠道不暢通,廢棄物的資源再生和環境監管能力不高,低值廢棄物集約規模利用水平亟待提升,激勵機制落實不足,約束規范能力有限,產學研用技術和智慧化創新能力欠缺等。

          二是城市再生資源點站場合理布局機制有待理順。回收設施包括回收站、中轉站、分揀中心、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等設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選址難問題,特別是上游的回收站和中轉站一般位于城市建成區,建設阻力很大,各地區部分回收網點因未被納入城市規劃而被拆除,未能有效發揮其服務保障城市功能定位的作用。

          三是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存在一定難度。大部分城市廢舊物資和垃圾分類仍各自獨立,設施無法共享。需要通過頂層設計保障回收設施的建設和回收體系的穩定運行。

          四是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產業化發展水平有待提升。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進入門檻低,無組織、無管理的小回收主體在整個回收行業中所占比重較大,不少行業經營者長期以來無固定經營場所,部分企業也游離在行業監管之外。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

          五是廢舊物資回收利用裝備技術水平亟待提高。近年來雖然一些大型骨干企業裝備技術水平逐年提高,但再生資源行業仍存在諸多技術瓶頸。特別是回收環節分揀粗放,缺少精細化分揀技術,加工利用環節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低,尤其缺乏處理規模大、經濟效益好且具有帶動效應的重大技術和裝備。

          六是廢舊物資二手商品交易源頭管理較為薄弱。國內再生資源存在“重終端、輕源頭、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再生資源以材料回收利用為主,源頭管理薄弱,大部分城市未形成規范的二手商品交易網絡,缺乏再生資源直接回用相關的鼓勵政策和標準規范,各地在規劃建設中也未對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進行規劃布局,整體上仍未形成鼓勵全民開展再生資源回用、鼓勵二手商品交易的氛圍。

          NBD:您認為應該如何應對上述問題?

          馬淑杰: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是全面提升和健全資源利用各環節能力水平,第二是強化政策保障。

          在全面提升和健全資源利用各環節能力水平方面,一是依托垃圾分類、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建設的機遇構建新型回收體系。新型回收體系要求與垃圾分類相銜接,更加注重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等全品類全鏈條協同運營、協同處置。

          注重發揮骨干龍頭企業在建設現代化回收網絡中的重要作用,結合生活垃圾分類建設推進基層回收站點建設,推動各地區建設高效率的回收分揀加工中心及交易中心。同時布局農村再生資源收運體系。

          二是依托“互聯網+回收”模式,對中轉站、分揀中心運營企業,建設企業數字化信息管理中心。

          三是繼續推動建設大型綜合性和專業性聚集區。推動各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基地提檔升級,引導規模經營骨干企業自建或聯建布局合理、產業聚集、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結構優化、管理規范的產業園。

          四是加強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或創新中心,研發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進政、產、學、研、用的進一步融合,提升行業創新能力。

          在強化政策保障方面,一是加強政策規范制修訂。充分發揮政府管理中“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推動制定和完善可回收物建設規劃與方案、可回收物體系建設導則等規范體系,積極轉變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管理方式和職能,建立健全配套政策規范和規章制度。

          二是加強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強對回收點、中轉站、分揀中心等再生資源回收加工設施提供土地保障力度,并將其作為城市配套的基礎設施用地,納入城市用地規劃,條件不成熟的應鼓勵采取國有用地租賃等方式提供給企業建設,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進一步加大對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基地、二手交易市場的用地支持。

          加強對廢舊物資前端收集、貯存、運輸等設施落地的引導和協調,研究制定再生資源回收車輛管理制度,放寬回收車輛進入市域街道、小區的限制,進一步解決廢舊物資回收車輛上路難的問題。

          三是加大投資金融財稅政策支持。落實國家關于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增值稅和所得稅優惠政策,統籌現有資金渠道,加大財稅、金融扶持力度。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積極采購再生資源產品。積極鼓勵采取多種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資源回收利用設施建設、改造和運營。

          另外,還可以從加強行業監督管理和完善再生資源信用體系等方面發力。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欧美一区 | 久久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 | 亚洲女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