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生態環境部:已累計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2873項

          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23 19:12:19

          截至2023年11月12日,共累計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2873項,現行2351項;累計依法備案地方標準352項,現行249項,標準覆蓋各類環境要素和管理領域,控制項目種類和水平達到與發達國家相當的水平,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準體系基本建成。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    

          11月22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標準與基準專業委員會2023年學術年會暨生態環境標準發展五十年回顧與未來展望研討會召開。

          研討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趙柯在研討會上指出,生態環境標準是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基礎,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

          趙柯介紹,截至2023年11月12日,共累計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2873項,現行2351項;累計依法備案地方標準352項,現行249項,標準覆蓋各類環境要素和管理領域,控制項目種類和水平達到與發達國家相當的水平,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準體系基本建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1293項,占50年累計總數的45%;依法備案地方標準265項,占累計總數的77%,是我國生態環境標準發展最迅速、成效最顯著的階段。

          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為例,1982年,我國發布實施了首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 3095—82),其后共經歷1次補充、2次修訂、2次修改,2012年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將細顆粒物(PM2.5)作為主要大氣污染物之一,引領了我國大氣環境管理的轉型。

          根據有關統計,2022年1-12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6.5%,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

          實際上,2013-2022年,全國PM2.5濃度實現“十連降”,2020-2022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已連續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比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研討會上發布的《生態環境標準發展五十年回顧與未來展望》指出,隨著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發生變化。為此,可結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以5-10年為周期科學評估標準的實施效果、取得成效及修訂的必要性,持續發揮標準對于空氣質量改善的強大引領作用。

          同時,參考國內外最新環境健康基準研究成果。國際上基準研究主要依賴歐美國家的研究證據,而我國與歐美在環境背景濃度、污染物來源和組成、生態系統、人群暴露特征和健康效應響應等方面存在差異。我國空氣質量基準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標準修訂應基于本土人群的環境健康基準研究,選取適合我國的污染物濃度標準限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11月22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標準與基準專業委員會2023年學術年會暨生態環境標準發展五十年回顧與未來展望研討會召開。 研討會現場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彪攝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趙柯在研討會上指出,生態環境標準是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基礎,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 趙柯介紹,截至2023年11月12日,共累計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2873項,現行2351項;累計依法備案地方標準352項,現行249項,標準覆蓋各類環境要素和管理領域,控制項目種類和水平達到與發達國家相當的水平,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準體系基本建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1293項,占50年累計總數的45%;依法備案地方標準265項,占累計總數的77%,是我國生態環境標準發展最迅速、成效最顯著的階段。 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為例,1982年,我國發布實施了首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82),其后共經歷1次補充、2次修訂、2次修改,2012年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將細顆粒物(PM2.5)作為主要大氣污染物之一,引領了我國大氣環境管理的轉型。 根據有關統計,2022年1-12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6.5%,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 實際上,2013-2022年,全國PM2.5濃度實現“十連降”,2020-2022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已連續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比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研討會上發布的《生態環境標準發展五十年回顧與未來展望》指出,隨著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發生變化。為此,可結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以5-10年為周期科學評估標準的實施效果、取得成效及修訂的必要性,持續發揮標準對于空氣質量改善的強大引領作用。 同時,參考國內外最新環境健康基準研究成果。國際上基準研究主要依賴歐美國家的研究證據,而我國與歐美在環境背景濃度、污染物來源和組成、生態系統、人群暴露特征和健康效應響應等方面存在差異。我國空氣質量基準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標準修訂應基于本土人群的環境健康基準研究,選取適合我國的污染物濃度標準限值。 搜索 復制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不卡一区综合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在线 | 综合激情亚洲丁香社区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 | 亚洲伦乱中文在线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