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強制”和“自愿”互補銜接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市場正式重啟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23 19:25:39

          ◎1月22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終于在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重啟,注冊在江蘇的全國首個碳全產業(yè)鏈科技企業(yè)——中國石化碳科公司等參加了當日首批交易。

          ◎CCER市場將與2021年7月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同構成完整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其中,CCER突出“自愿”二字,自此,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與強制減排市場互補銜接,將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編輯|楊夏    

          1月22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終于在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重啟,注冊在江蘇的全國首個碳全產業(yè)鏈科技企業(yè)——中國石化碳科公司等參加了當日首批交易。

          記者注意到,CCER市場將與2021年7月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同構成完整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其中,CCER突出“自愿”二字,自此,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與強制減排市場互補銜接,將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商道融綠董事長、商道咨詢首席專家郭沛源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CCER重啟將會增加碳信用的供給,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有益補充。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chuàng)新,有利于推動形成強制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政策準備充分,業(yè)內期待已久

          我國的CCER體系開啟于2012年,2015年進入交易階段,但由于前期碳市場不成熟、CCER項目不規(guī)范、CCER參與意愿低、供過于求等問題,2017年3月,國家發(fā)改委暫緩申請CCER。暫停簽發(fā)后,存量CCER仍可在地方碳市場上交易,并用于全國碳市場履約抵消。

          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動并將CCER納入交易范圍,全國控排企業(yè)及自愿減排企業(yè)對CCER的需求快速激增,同時,結合碳市場擴容和碳配額縮緊的預期,以及歐盟碳關稅等外部因素,2023年下半年以來,社會各界對全國CCER重啟呼聲高漲,啟動準備工作不斷加快。

          2023年,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組織國家氣候戰(zhàn)略中心、北京綠交所等單位共同籌建了新的CCER注冊登記系統(tǒng)和交易系統(tǒng)。

          2023年10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先后發(fā)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關工作事項安排的通告》以及首批4個方法學,并在項目審定與登記、減排量核查與登記、減排量交易、審定與核查機構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規(guī)定。和此前市場預期相符,本次方法學涉及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fā)電、并網海上風力發(fā)電、紅樹林營造4個領域。

          2023年12月27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guī)則》,為全國CCER啟動做好了最后準備工作并加快全國CCER市場啟動工作。

          2024年1月19日,國家認監(jiān)委發(fā)布《關于開展第一批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機構資質審批的公告》,將開展第一批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以下簡稱審定與核查)機構資質審批工作,擬審批能源行業(yè)審定與核查機構4家,林業(yè)和其他碳匯類型審定與核查機構5家。

          圖片來源:國家認監(jiān)委官網

          至此,CCER市場相關的頂層管理辦法、四項方法學、三大配套文件,以及CCER審定與核查機構審批等各方面工作準備就緒,為CCER交易市場再次啟動做好全面準備。

          自愿減排市場突出“自愿”二字

          據業(yè)內人士預計,新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機構確定名單將于近期公布,并將推動新CCER項目盡快完成項目開發(fā)、減排量的簽發(fā)及上市交易,助力全國CCER市場的建設發(fā)展。

          CCER市場重新啟動對于推動中國的碳減排工作具有重要意義。CCER市場是一個自愿減排市場,企業(yè)可以通過購買CCER來抵消自己的一部分碳排放,這其中突出的是“自愿”二字,與強制減排市場形成互補。強制減排市場主要針對高排放行業(yè)和企業(yè),通過限制碳排放量來推動減排。而自愿減排市場則更加靈活,鼓勵更多企業(yè)和機構積極參與碳減排行動中來,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的發(fā)展。二者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交易體系。

          “企業(yè),特別是未被納入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yè),也可以用市場化的方式購買碳信用,抵銷部分碳排放。”郭沛源進一步分析,但從目前國際趨勢來看,企業(yè)實現碳中和重點還是企業(yè)通過自身努力減碳,而不是購買碳信用抵銷碳排放。過度依賴碳信用實現碳中和的方式會面臨較高的聲譽風險。在這一點上,企業(yè)要把握好自身減碳和購買碳信用之間的平衡。

          CCER年市場需求空間不少于5億噸

          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只覆蓋了電力行業(yè),未來還將納入石化、鋼鐵、有色、造紙、化工、建材等能源密集型行業(yè)。而CCER市場目前主要的參與者,主要是控制排放企業(yè),以及一些非控排企業(yè),未來,隨著碳市場的成熟,自然人也可參與進來。

          但談到CCER市場規(guī)模有多大,業(yè)內人士認為,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國碳市場的規(guī)模。

          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院長顧蔚對記者分析,到2017年,我國公示審定CCER項目超過2800個,截至2021年末,全國CCER累計交易量超過2.6億噸,但實際上,2021年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排放量約40億噸,按照CCER可抵消5%測算,年需求為2億噸,這一金額大約是2020年CCER總成交量的三倍。

          因此,據他測算,按照全國超百億的碳排放量計算,如果按未來全部行業(yè)將納入市場且繼續(xù)5%抵消限額測算,至少CCER每年的市場需求空間,即市場容量不少于5億噸。

          同時,CCER市場的重新啟動將促進碳交易市場的發(fā)展和完善,其重啟或更多被市場人士看為將進一步增大碳交易供應量,會推高碳價,但也有專業(yè)人士指出,應辯證冷靜看待碳價上漲。

          在顧蔚看來,若考慮到CCER使用量的限制,以及存量在2024年到期的問題,未來更加優(yōu)質的CCER價格將會持續(xù)走高,但考慮到CCER開發(fā)重啟,且本年度內原有CCER可能會集中降價處理,因此,本年度CCER價格或許會有所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發(fā)展碳金融衍生品的良好載體,CCER有助于碳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fā)展,其重新啟動也將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可再生能源等新興技術領域,并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的壯大。此前,已有金融機構圍繞CCER市場率先探索了CCER碳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如興業(yè)銀行成都分行發(fā)放全國首筆CCER開發(fā)掛鉤貸款。

          “從綠色金融的角度看,CCER增加了碳信用的供給,持有碳信用的企業(yè)數量會增多,也為綠色金融的微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更多機會。預計商業(yè)銀行、證券公司近期也會關注CCER市場,推出與CCER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郭沛源說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4526004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1月22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終于在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重啟,注冊在江蘇的全國首個碳全產業(yè)鏈科技企業(yè)——中國石化碳科公司等參加了當日首批交易。 記者注意到,CCER市場將與2021年7月啟動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同構成完整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其中,CCER突出“自愿”二字,自此,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與強制減排市場互補銜接,將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商道融綠董事長、商道咨詢首席專家郭沛源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CCER重啟將會增加碳信用的供給,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有益補充。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chuàng)新,有利于推動形成強制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政策準備充分,業(yè)內期待已久 我國的CCER體系開啟于2012年,2015年進入交易階段,但由于前期碳市場不成熟、CCER項目不規(guī)范、CCER參與意愿低、供過于求等問題,2017年3月,國家發(fā)改委暫緩申請CCER。暫停簽發(fā)后,存量CCER仍可在地方碳市場上交易,并用于全國碳市場履約抵消。 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動并將CCER納入交易范圍,全國控排企業(yè)及自愿減排企業(yè)對CCER的需求快速激增,同時,結合碳市場擴容和碳配額縮緊的預期,以及歐盟碳關稅等外部因素,2023年下半年以來,社會各界對全國CCER重啟呼聲高漲,啟動準備工作不斷加快。 2023年,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組織國家氣候戰(zhàn)略中心、北京綠交所等單位共同籌建了新的CCER注冊登記系統(tǒng)和交易系統(tǒng)。 2023年10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先后發(fā)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關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關工作事項安排的通告》以及首批4個方法學,并在項目審定與登記、減排量核查與登記、減排量交易、審定與核查機構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規(guī)定。和此前市場預期相符,本次方法學涉及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fā)電、并網海上風力發(fā)電、紅樹林營造4個領域。 2023年12月27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公布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實施規(guī)則》,為全國CCER啟動做好了最后準備工作并加快全國CCER市場啟動工作。 2024年1月19日,國家認監(jiān)委發(fā)布《關于開展第一批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機構資質審批的公告》,將開展第一批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以下簡稱審定與核查)機構資質審批工作,擬審批能源行業(yè)審定與核查機構4家,林業(yè)和其他碳匯類型審定與核查機構5家。 圖片來源:國家認監(jiān)委官網 至此,CCER市場相關的頂層管理辦法、四項方法學、三大配套文件,以及CCER審定與核查機構審批等各方面工作準備就緒,為CCER交易市場再次啟動做好全面準備。 自愿減排市場突出“自愿”二字 據業(yè)內人士預計,新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與減排量核查機構確定名單將于近期公布,并將推動新CCER項目盡快完成項目開發(fā)、減排量的簽發(fā)及上市交易,助力全國CCER市場的建設發(fā)展。 CCER市場重新啟動對于推動中國的碳減排工作具有重要意義。CCER市場是一個自愿減排市場,企業(yè)可以通過購買CCER來抵消自己的一部分碳排放,這其中突出的是“自愿”二字,與強制減排市場形成互補。強制減排市場主要針對高排放行業(yè)和企業(yè),通過限制碳排放量來推動減排。而自愿減排市場則更加靈活,鼓勵更多企業(yè)和機構積極參與碳減排行動中來,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的發(fā)展。二者共同構成我國完整的碳交易體系。 “企業(yè),特別是未被納入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yè),也可以用市場化的方式購買碳信用,抵銷部分碳排放。”郭沛源進一步分析,但從目前國際趨勢來看,企業(yè)實現碳中和重點還是企業(yè)通過自身努力減碳,而不是購買碳信用抵銷碳排放。過度依賴碳信用實現碳中和的方式會面臨較高的聲譽風險。在這一點上,企業(yè)要把握好自身減碳和購買碳信用之間的平衡。 CCER年市場需求空間不少于5億噸 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只覆蓋了電力行業(yè),未來還將納入石化、鋼鐵、有色、造紙、化工、建材等能源密集型行業(yè)。而CCER市場目前主要的參與者,主要是控制排放企業(yè),以及一些非控排企業(yè),未來,隨著碳市場的成熟,自然人也可參與進來。 但談到CCER市場規(guī)模有多大,業(yè)內人士認為,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國碳市場的規(guī)模。 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院長顧蔚對記者分析,到2017年,我國公示審定CCER項目超過2800個,截至2021年末,全國CCER累計交易量超過2.6億噸,但實際上,2021年納入全國碳市場的排放量約40億噸,按照CCER可抵消5%測算,年需求為2億噸,這一金額大約是2020年CCER總成交量的三倍。 因此,據他測算,按照全國超百億的碳排放量計算,如果按未來全部行業(yè)將納入市場且繼續(xù)5%抵消限額測算,至少CCER每年的市場需求空間,即市場容量不少于5億噸。 同時,CCER市場的重新啟動將促進碳交易市場的發(fā)展和完善,其重啟或更多被市場人士看為將進一步增大碳交易供應量,會推高碳價,但也有專業(yè)人士指出,應辯證冷靜看待碳價上漲。 在顧蔚看來,若考慮到CCER使用量的限制,以及存量在2024年到期的問題,未來更加優(yōu)質的CCER價格將會持續(xù)走高,但考慮到CCER開發(fā)重啟,且本年度內原有CCER可能會集中降價處理,因此,本年度CCER價格或許會有所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發(fā)展碳金融衍生品的良好載體,CCER有助于碳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fā)展,其重新啟動也將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可再生能源等新興技術領域,并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的壯大。此前,已有金融機構圍繞CCER市場率先探索了CCER碳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如興業(yè)銀行成都分行發(fā)放全國首筆CCER開發(fā)掛鉤貸款。 “從綠色金融的角度看,CCER增加了碳信用的供給,持有碳信用的企業(yè)數量會增多,也為綠色金融的微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更多機會。預計商業(yè)銀行、證券公司近期也會關注CCER市場,推出與CCER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郭沛源說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減排 企業(yè) 碳排放 碳中和 碳交易 綠色金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尤物国产91九色综合久久 | 天天看高清影视在线官网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中文字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 日韩AV大片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