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7 22:19:57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楊夏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要素加速融通為突破點,進一步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為中醫藥產業高地和中醫藥國際化的橋頭堡。
提出這個建議之前,李楚源深入基層調研了一年時間。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的第五個年頭,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臨床急需進口港澳藥品醫療器械管理暫行規定》和《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簡化在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注冊審批的公告》先后出臺,打開了粵港澳大灣區藥械互通的大門。但是,大灣區發展中醫藥仍存在一些制度壁壘,如何實現互通互認是關鍵。
李楚源提到,目前實現互通的主要是外用中成藥,在港澳已取得合法使用許可的中藥產品進入內地銷售前仍需按新藥上市程序重新進行審批,一定程度制約了大灣區醫藥產業的融合發展。
“中醫有‘通則不痛’的理論,進一步打破這種壁壘就是‘對癥下藥’。”李楚源說,首先是出臺政策構建統一市場,實現中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商品要素的充分流動。比如支持港澳地區制造的傳統中成藥通過廣東省簡易注冊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銷售,并擴大港澳和廣東省醫院內部中藥制劑的互認互用范圍。同時,進一步為產業融合提供便利,譬如制定三地醫藥大健康產品及原料“白名單”,縮短出入境抽檢時間或免檢出入境。
其次,中醫藥出海需要標準支撐、文化先行,建議舉辦粵澳中醫藥文化交流論壇,搭建國際中醫藥合作交流平臺。據他介紹,近年來,廣藥集團以粵港澳大灣區為窗口,在建設中醫藥國際化標準、提升海外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和認可程度方面做了不少“功課”,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目前廣藥集團正在建設嶺南中醫藥博物館,將努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向世界展示中醫藥的亮麗名片。
此外,李楚源還提出,完善跨境醫療康養消費配套措施,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醫療檢查結果互認、執業醫師資質互認、醫師處方互認,并鼓勵廣東興辦面向港澳的養老服務基地,吸引港澳居民到內地養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