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04-10 09:54:04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南充與達州,曾同屬川北行署。“綢都”與“氣都”山水相連,三國文化與巴渠文化交相輝映,司馬相如、落下閎與元稹、唐甄共燦星河,閬中古城與羅家壩、城壩遺址相得益彰,兩地黨政互動和民間往來長期密切。如今,這兩兄弟正沐浴政策的東風,并肩攜手,大步邁向全新的未來。
2022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首次提出,支持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為南充和達州、為川東北經濟區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今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賦予南充達州攜手打造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四川東向北向開放高地、西部地區綠色發展樣板“三大使命”。
近兩年來,達州南充組團培育副中心干了哪些大事?4月8日,封面新聞記者進行了探訪。
2022年7月,南充市發改委和達州市發改委座談。(達州市發改委供圖)
01
召開兩次重要會議
建立工作機制 明確重點任務
前期,達州、南充兩地主動溝通對接,于2022年12月7日在達州召開了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對組團培育工作的體制機制、重大任務等事項進行了明確。
南充達州召開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圖據達州市政府官網)
“這次會議,凝聚了兩地共識,取得了多項成果。”達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充和達州建立了三個層級工作機制。兩地建立了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聯席會議辦公室,組建了交通基礎設施、農業協作、工業協作、商貿物流協作、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民生保障、金融服務、生態環境、文化旅游等10個專項合作工作組。兩地凝聚共識,共同明確了2023年十大重點任務,包含協同推進成達萬高鐵、閬中至營山至達州高速公路、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等項目建設,共同成立川東北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基地等。
2024年2月23日,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黨政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在南充召開。會議審議了《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責任分工方案》《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2024年重點任務清單》以及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有關專項行動方案。
南充達州召開第二次黨政聯席會議。余中華 攝
達州市委書記邵革軍、南充市委書記張冬云在此次會議上的講話,凝聚了更多組團培育副中心的共識。
兩位“一把手”都表示,要堅持一體化推進,建設對外大通道,構建物流大樞紐,打造開放大平臺,促進兩市交通互聯互暢,攜手打造四川東向北向物流大通道,共同構建對外開放新高地;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攜手打造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要堅持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攜手打造西部地區綠色發展樣板;要攜手打造獨具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樣板,強化教育醫療合作,深化民生保障互通,輻射帶動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
02
兩地協作精準發力
攜手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2023年8月,南充尚好桑茶有限公司與達州市開江縣綠生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牽手”,雙方簽訂了南充達州桑茶產研創新基地項目合作協議,聚焦方興未艾的桑茶產業,共同做強做大整個產業的前端、后端鏈條。
官方的合作,也在進行。2023年12月8日,“渠縣高校引才工作站”揭牌儀式暨“渠縣招才大使”聘請儀式在川北醫學院高坪校區舉行。此前,這所高校與達州地方政府、高校、醫院已開展了廣泛的合作。
“渠縣高校引才工作站”揭牌儀式暨“渠縣招才大使”聘請儀式(渠縣縣委組織部供圖)
這兩次“牽手”,正是達州南充協作共進、精準發力的一個切片。
“南充市與達州市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現實的基礎條件相當。依托各自的資源稟賦,加快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是一項重要工作。”達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這方面,兩地已有共識,早在2022年就提出要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共識的凝聚,帶來了合作成果的顯現——2024年3月,南充市與達州市簽訂了《推進工業協作發展合作協議》,明確將加快構建區域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攜手打造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開啟了兩地工業協作發展新篇章。
依據上述《協議》,南充、達州將按照統籌謀劃、協同聯動、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進一步加強規劃對接、改革聯動、創新協同、市場相融,優化產業布局,強化產業關聯,推進園區合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構建區域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攜手打造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產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
在四川省“1+3+N”人才發展雁陣格局中,南充—達州組團是雁陣中的“三翼”之一,承擔著加快建設區域創新人才集聚地的重要使命。2023年8月,在南充—達州組團建設川東北創新人才集聚地項目簽約暨工作推進會上,雙方簽訂1個人才合作框架協議、3個行業人才組團發展協議以及10個具體合作項目協議。截至目前,兩地已達成高校、園區、縣域、校地企等人才合作項目62個。
《南充—達州組團建設川東北創新人才集聚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南充—達州人才資源“數量、質量、效益”與高質量發展要求更相適應,科技創新主力軍隊伍實力明顯增強,人才分布、層次和類型結構等更加合理,區域人才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03
還有“五件大事”要做
共建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引擎
“省委、省政府賦予達州、南充三大使命,我們還有很多重點工作要做。接下來,重點是一起做好五件大事。”達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達州將聯動南充,共同建設區域協同發展的核心引擎和龍頭城市。
協同落實重大發展戰略——以戰略性功能平臺為載體,以交通干線、生態廊道為紐帶,協同推進成南達萬沿線經濟走廊、嘉陵江—渠江綠色生態經濟帶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落實見效。緊盯省委政策走向,將南充達州合作的“三個層級”機制固化下來,對事關川東北經濟區發展、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副中心”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加大向上匯報爭取,著力把國省戰略機遇轉化為區域協同發展優勢,推動實現“1+1>2”的發展效應。
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能源化工、汽車汽配、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補齊產業鏈、建強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共同提升區域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農業產業化企業、農業經營主體協同發展,共建川東北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基地、糧豬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基地。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樞紐(四川)節點和省級數字經濟發展創新示范區。
協同促進交通互聯互通——加快建設東出北上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鐵路方面,加快成南達萬高鐵建設,謀劃研究川東北城際鐵路等;公路方面,完善高速通道布局,推動相連國省道連接交匯,打通兩地毗鄰地區“斷頭路”;航空方面,推動兩地機場開展務實合作,完善區域通用機場布局;依托重慶萬州新田港,常態化運行鐵水聯運班列,陸港銜接、通江達海,塑造“副中心”立體通道優勢、提升開放能級。
達州黃家壩鐵路公路大橋(達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協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堅定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攜手共抓生態防控、共治跨境污染、共推聯合執法、共促綠色轉型,加強區域水網規劃和建設,推進川東北渝東北水資源一體化配置,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共建嘉陵江—渠江生態廊道,打造踐行“兩山論”樣板區。
協同構建公共服務體系——堅持事項清單共管、規則標準共建、數據信息共享、審批結果共認,合作建立政務服務“省內通辦”工作機制,打造川東北營商環境新品牌。協同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共建川東北創新人才集聚地、川東北創新創業發展聯盟,攜手打造區域教育事業發展新高地。
來源:封面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