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3 21:29:35
近日,中國人壽集團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銀發經濟產業投資基金。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張益銘
5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人壽集團獲悉,近日,中國人壽集團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銀發經濟產業投資基金。
銀發經濟產業投資基金的管理人將由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國壽健投公司全資子公司國壽股權投資公司擔任。目前,該基金獲得多家保險機構的積極參與,募資意向基本確定。
作為保險行業首支“銀發產業”主題的人民幣股權基金,該基金將緊密貼合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導向、聚焦銀發經濟萬億級市場空間開展投資布局。
據悉,該銀發產業基金擬落地重慶市江北區。中國人壽表示,近年來,江北區聚焦推動金融機構、功能、人才“三集聚”,大力提升金融業發展能級,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該基金落地重慶,是新時代金融支持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成立銀發經濟產業投資基金之前,中國人壽集團圍繞養老已經布局了200億元大養老基金。據悉,該基金專注于養老產業領域投資,包括CCRC養老社區、城市核心區醫養綜合體、精品養老公寓等實業資產以及養老產業鏈上下游優質的康復、醫養、醫院、健康醫療大數據、健康產業園、健康科技等資源的投資。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銀發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從2010年1.78億人增長到2023年2.97億人,占比從13.26%上升到21.1%。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從1.19億人增長到2.17億人,占比從8.9%上升到15.4%。銀發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27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12.5萬億元至13.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7.4%至8.2%;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在30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重約為10%。
窺探到這一契機和藍海的不只是中國人壽,在政策和市場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保司開始進軍養老產業,并利用保險產業的優勢,多管齊下,共同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
在投資端,保險機構發起成立產業基金,專注與養老產業領域的投資。2021年1月,中國太保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達成健康產業戰略合作,并成功完成基金發布;2021年12月,中國太平發起設立太平醫療健康產業股權投資基金,該基金管理人由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旗下的保險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太平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2023年3月,大家保險發起設立首只健康養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專注于養老產業領域投資,包括賦能保險主業發展的養老社區布局及養老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企業股權等。
在產品端,保險機構積極參與相關保險產品、養老社區的開發和建設,還助推個人養老金產品發展。以個人養老金為例,中銀保信官網顯示,保險機構已開發上百款個人養老金產品,除卻已經下架的,目前在售的還有42款。從產品類型來看,目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類型已經涵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兩全保險、年金保險、萬能保險等產品類型。
去年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又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提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規范發展,養老金融產品更加豐富,對銀發經濟、健康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更好滿足養老金融需求。
某業內人士在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養老它本身就是一個周期更長的行業,將養老產業提高到的政策層面,可以讓更多的機構和社會主體參與進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這個生態對于保險行業提供更全面的養老金融服務是非常重要的。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