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4 20:43:59
◎盧偉冰表示,小米集團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3%,第二季度的目標是不要低于第一季度。如此算來,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團智能手機出貨量保守預計也會較去年同比增長1500萬臺以上。
◎小米集團方面還透露,公司有最新的交付目標,6月開啟雙班生產,單月實現交付超1萬臺。除了全年交付10萬臺這個保底目標外,小米集團還將挑戰全年交付12萬臺。
每經記者|楊卉 每經編輯|梁梟
5月23日晚間,小米集團(HK01810,股價18.3港元,市值4566.8億港元)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業績:總收入755億元,同比增長27.0%;經調整凈利潤65億元,同比增長100.8%,其中包括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23億元;經營利潤37億元,同比下降37.6%;研發支出52億元,同比增長25.4%。
由于小米汽車起售時間在第二季度,相關營收未出現在財報中。不過,小米集團高管在當日晚間的財報電話會上透露了不少業績預期,如小米汽車全年交付10萬臺是保底目標,還將挑戰全年交付12萬臺;手機接下來會向6000元至1萬元的價位區間突破等。
智能手機業務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465億元,同比增長32.9%。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加33.7%,智能手機整體ASP(平均每臺手機售價)由2023年第一季度的1151.6元/部減少至1144.7元/部。
對此,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在當日晚間的電話財報會上解釋稱,一季度ASP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市場有季節性因素,二是小米集團今年新興市場增長較快,但中東、拉美、東南亞、非洲等市場的ASP相對較低。“量的快速增長拉低了我們ASP,從單一市場來看,假設中國市場或歐洲市場,ASP也會增長。”盧偉冰稱。
國際市場方面,盧偉冰提出,小米集團全球市場分兩類,新興市場以增長市場份額為主,歐洲市場重點則是改善產品結構或者高端化。“我一直和團隊講,小米品牌在任何一個市場做到20%占有率是應該的,是你的任務,但是我們今年沒有做到。我自己覺得,我們在全球市場里,只要(是)我們做的市場,做到20%(市占率)是小米品牌力、產品力應該獲得的,只是說我們現在組織能力各個方面沒有到位,只要做到了有這樣的機會。”
談到未來出貨預期,盧偉冰表示,小米集團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3%,第二季度的目標是不要低于第一季度。如此算來,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團智能手機出貨量保守預計也會較去年同比增長1500萬臺以上。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假設下半年不增長,應該(也)超過1.6億(部)左右。我自己覺得下半年還會延續去年同比增長的態勢,所以我覺得對全年出貨量、增長趨勢,大家不用太擔心。”
值得關注的是,盧偉冰還透露了小米集團在高端化方面的下一步計劃。根據盧偉冰的說法,小米手機在4000元~6000元的價格段很“穩”,下一階段是6000元~1萬元價位的突破。“(接)下來大家會看到我們的動作。”
據財報援引第三方數據,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在整體智能手機出貨量中的占比為21.7%,同比提升了1.4個百分點。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在中國市場5000元~6000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市占率為10.1%,同比提升了5.8個百分點。
智能手機之外,自帶流量的汽車業務自然也是業界關注焦點。根據財報數據,除小米SU7標配版和Max版車型在4月開啟交付外,小米SU7 Pro也已于5月正式開啟交付。
根據小米集團在財報電話會上的說法,小米SU7有標準版、PRO、MAX版,其中MAX版訂單占比最高,超40%;標準版和PRO版占比均為30%。截至4月30日小米SU7系列累計鎖單量為8.8萬輛。截至5月15日,小米SU7系列累計交付新車1萬輛。
此外,小米集團方面還透露,公司有最新的交付目標,6月開啟雙班生產,單月實現交付超1萬臺。除了全年交付10萬臺這個保底目標外,小米集團還將挑戰全年交付12萬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至于是否會有新車型出現,根據小米集團高管的說法,集團的確有其他車型開發,但目前精力全部集中在SU7交付上,對新車型內部有嚴格保密制度,尚未到披露時間。
此外,小米集團還著重強調了公司在智能駕駛上的布局。根據盧偉冰介紹,小米汽車在智駕方面投入堅決,智駕團隊2024年預算大約為15億元,一期總投資追加到47億元。目前智駕團隊共有1000名工程師,2024年底計劃擴展到1500人,明年計劃擴展到2000人。
盧偉冰還談道,小米集團計劃在5月開通10個城市NOA(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并計劃于8月全面開通城市NOA。“剛剛我跟雷總一起從上海到杭州進行了三個小時智駕直播,其中有一個城市是城區NOA,兩個城市高速NOA,應該說表現非常超預期。”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