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2024-06-08 14:49:26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謝杰
巴南高鐵馬鞍站修建現場,楊波時常目睹一位老人,搬個板凳,坐在站前,凝視著工人們忙碌。
馬鞍站站臺
每當問及,老人總是搖頭不語,僅默默注視這繁忙景象。在這個關鍵站點,這條高鐵對周邊村民,意義非凡。
6月6日上午,“萬千氣象看四川”采訪團走進四川南充儀隴縣馬鞍站,隨著一輛聯調聯試的高鐵飛馳而過,距離巴南高鐵通車又更近一步。
大巴山里
坐在板凳上等高鐵的老人
盛夏時節,大巴山蒼翠盎然。青山綠水之間,一個紅色現代化車站——馬鞍站,顯得格外醒目。
作為巴南高鐵巴中進入南充境的第一站,這座占地7千平方米的小型客運專線火車站,以“德耀中華,光輝馬鞍”為設計理念,紅色元素如五角星等隨處可見。
巴南高鐵(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供圖)
“目前,我們正在聯調聯試。馬鞍站投用后,預計年旅客發送量將超百萬人次。”站前廣場,四川鐵建漢巴南站房一標工程部長楊波,指著周邊的停車場、配電所、污水處理設備等配套設施,滿懷信心地表示,馬鞍站已準備好迎接旅客。
在這里工作一年半的楊波深知,這條高鐵承載著無數人的期許。儀隴,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今生活日益改善,但對于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來說,未曾近距離見過火車、高鐵仍是一種遺憾。
楊波記得,自他參與站房建設以來,總能看到一位老人帶著小板凳坐在廣場的壩子里,默默注視著施工進程。
老人很少說話,但每次交談都會詢問工人們:“火車什么時候通呢?”那雙灼熱、渴望的眼睛,讓楊波和工友們深感責任重大,他們希望加快建設進度,讓高鐵早日到來。
5月21日,巴南高鐵進入運行試驗階段。那天,周邊不少老人來到現場,看著呼嘯而過的動車,久久佇立,充滿激動。
穿山架梁
成渝腹地小時直達的背后
過去,巴中與南充、成都等地之間的往來需要繞經達州,耗時耗力。
“南充至巴中的147千米路段,設計時速高達250公里。”楊波說,高鐵建成后,巴中至南充最短運行時間約35分鐘,至成都最短運行時間約145分鐘,至重慶最短運行時間約105分鐘,極大縮短出行時間。
不僅如此,巴南高鐵將接入南充北站。南充北站處于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蘭(西)廣通道”,是蘭渝鐵路和達成鐵路的銜接點。
這也意味著,大巴山區的巴中市、南充儀隴等地,到成渝經濟圈的通行時間均縮短至“小時”計數范圍。
建設現場展板上的泛黃施工紀事表,默默訴說著高鐵建設的艱辛。2023年6月15日,蘭渝鐵路大橋成功轉體,1.2萬噸主墩牽手。2024年1月23日,正線鐵路全線鋪軌完成;5月21日,聯調聯試結束,進入運行試驗階段。
現場負責人介紹,巴南高鐵巴中至南充段的征途上,橫亙著數座難關,每一步都充滿前所未有的挑戰。
巴南高鐵示意圖
嘉陵江特大橋、恩陽河特大橋、東華山隧道、千秋塝隧道、光輝隧道等,它們如同攔路虎,考驗著建設者的智慧與勇氣。
其中,嘉陵江特大橋尤為引人注目。它橫跨南充市南部、蓬安、儀隴三縣交界,如同一條巨龍,將三地緊密相連。作為巴南鐵路的控制性工程,其主橋跨度高達335米,是目前全國跨度最大的雙線高速鐵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橋。
這座橋梁的建造,不僅展示我國高鐵建設的雄厚實力,更在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在國內首次成功應用下橫梁裝配式牛腿支架施工,并榮獲了4項發明專利和9項實用新型專利,為我國高鐵建設再添新篇章。
而巴中市恩陽區光輝鎮的光輝隧道,則如同一條時光隧道,連接著過去與未來。它全長5914.906米,是全線第二長隧道,更是巴南高鐵的重點工程。這條隧道穿越地層復雜,需穿越魚塘、村道、房屋、電線架等構筑物,施工難度極大。
建設者們并未退縮,依據新奧法原理,結合三臺階預留核心土開挖法與控制爆破技術進行施工,最終攻克這一難關。
站起,城興
高鐵經濟將帶來質的提升
站起,城興。“車站建成后,將極大改善當地交通,加強區域經濟聯系,促進儀隴及周邊地區發展,并提升城市形象,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條件,推動旅游業增長。”楊波說。
“巴南高鐵,作為現代交通體系將給老區帶來質的提升。”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一直期待能乘坐高鐵從成都到儀隴走走看看。
“現代經濟必須要靠現代交通體系做支撐。”盛毅從社會經濟學角度分析道,儀隴已經有成熟的高速和公路路網,高鐵帶來的高鐵速度,以及高鐵經濟,都將給沿線城市帶來質的提升。
作為四川省首條由地方全額出資并主導建設的高速鐵路,巴南高鐵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成渝地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2015—2020年)》,是西南(川渝)地區與隴東、陜西、華北等中北部地區客運新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儀隴是革命老區,線路穿越巴中、儀隴等川陜革命根據地核心地帶,是一條追溯英雄足跡的紅色高鐵。”儀隴縣發改局副局長宋剛表示,巴南高鐵通車后,儀隴將告別沒有鐵路的歷史,巴南高鐵通達成都、重慶,將帶動人流、物流向儀隴聚集,為儀隴紅色旅游發展以及更好地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助力。
來源:封面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