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30 19:55:24
◎為更好洞悉粵港澳大灣區財經風向,聚焦深港澳重大財經事件,提供更具專業價值的港股動態,每日經濟新聞設立深港澳新聞中心,組成專業報道團隊,并于7月1日上線大灣區頻道、港交所AI快訊、深港澳新視界視頻欄目。
每經記者|陳浩 每經編輯|盧嶸
大灣區珠江潮起,深港澳握指成拳。
今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4周年,香港回歸27周年,澳門回歸25周年。占據大灣區黃金內灣的這三顆特區明珠,是那么熠熠生輝,閃耀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標桿性大都市群的壯麗色彩。
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作為核心城市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當今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GDP總量超過14萬億元。這里是中國的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外貿中心,設有港交所和深交所兩大證券交易所,匯聚了5000多家優質上市公司。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最佳聯接點,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窗口,也是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窗口。
以時代先聲,與時代同行。為更好洞悉粵港澳大灣區財經風向,聚焦深港澳重大財經事件,提供更具專業價值的港股動態,每日經濟新聞設立深港澳新聞中心,組成專業報道團隊,并于7月1日上線大灣區頻道、港交所AI快訊、深港澳新視界視頻欄目。
今年是每日經濟新聞成立20周年。作為中國主流財經智媒,每日經濟新聞致力于全球財經政策、區域經濟、公司產業、資本市場、商業運營、企業管理、專業投資理財等領域的研究報道20載,如今,每日經濟新聞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財經智媒,也是財經媒體微博第一大V。
7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深港澳新聞中心正式成立,成為每日經濟新聞深耕粵港澳大灣區新聞報道、區域經濟研究和智庫資源建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正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穩步前進。截至2023年,以人民幣換算的GDP規模,深圳為34604億元,香港為26927億元,澳門為3309億元。港交所和深交所兩大證券交易所是中國最重要的兩大資本市場。截至今年6月,港交所上市公司超2500家,深交所2800多家。可以說,大灣區的財經動向,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跳動。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已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多年,對大灣區的城市、公司、房產、券商、金融、消費等多個領域進行了長期持續跟蹤報道,產出過多篇具有深遠影響力的重磅報道。此次成立深港澳新聞中心,將統籌深港澳上市公司和行業頭部企業、城市經濟、重大財經熱點、重要財經活動,讓每日經濟新聞以富有價值的原創內容見證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的歷程,也將持續提升每日經濟新聞在大灣區的影響力。
以內容樹影響,以科技促轉型。近年來,每日經濟新聞不斷聚合優勢資源,向內求變,向外破局,形成傳媒+技術+智研+產業“四輪驅動”的智媒發展新格局。
2019年,每日經濟新聞率先啟動“AI戰略”,2020年開啟技術轉型元年,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廣泛應用,全面加速生產模式智能化。2021年,每日經濟新聞開啟視頻元年,著力推進每經新聞可視化、AI視頻化,構建每經AI產品矩陣,實現AI中/英文快訊、AI音/視頻全流程智能化生產,形成全生態、全媒介的財經內容生產和傳播體系。
2023年,每日經濟新聞自主研發的“雨燕智宣”AI短視頻自動生成平臺正式投入應用,并榮獲“全國報業技術賦能媒體融合十佳案例”。2021年,每經AI電視首次上線。今年5月,每經AI電視3.0全新版本正式上線發布,全面開啟電視媒體智能化、個性化、互動化全新時代。
深港澳新聞中心成立之后,每日經濟新聞的AI采編系統、智能媒資庫系統、雨燕智宣短視頻系統、每經AI電視、每經數字人系統將賦能大灣區采編團隊轉型創新,大灣區的報道產品和報道形態更加智能化融媒化。深港澳新聞報道中心將上線推出港交所AI快訊、深港澳財經早參、港交所早參、港股財勢、灣區財視等本地化原創內容產品和視頻產品。2025年,將在每經AI電視4.0版本的基礎上,開設“直達深港澳”虛擬主持人節目。
融入大灣區融合深港澳,每日經濟新聞的采編團隊走得更近才能看得更遠。每日經濟新聞深港澳新聞中心將緊盯港交所上市公司、深港澳行業頭部企業,深度調查、第一時間報道大灣區財經熱點事件,專訪大灣區尤其是位于港澳的世界500強企業,為每日經濟新聞受眾和用戶提供更具價值和國際視野的新聞內容和新聞產品。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02406301126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