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活力四川我打卡丨達州再生稻進入蠟熟期 滿穗稻谷豐收在望

          川觀新聞 2024-10-09 16:47:14

          陳小平 川觀新聞記者 袁城霖 達川區融媒體中心 趙驍驍 曹霄 攝影報道

          “稻谷已經進入蠟熟期,逐漸變黃,估計再有一周時間就能收割。”10月3日,國慶節假期值班的達州市達川區橋灣鎮黨委書記謝江,前往該鎮永睦村7組察看再生稻生長進度。放眼望去,垂下頭的稻穗呈淺黃色,與翠綠的株葉簇擁著鋪滿層層梯田。

          蓄留再生稻是光溫條件“一季有余,兩季不足”地區的糧食增產方案。今年,達州有70余個鄉鎮蓄留再生稻,總面積32.4萬畝,努力為充盈“天府糧倉”多產糧。

          再生稻谷粒飽滿,穗粒數多。袁城霖 攝

          闖干旱關 抽水灌溉力保豐收

          梯田底端的田坎上,鋼架支起巨幅標語——達州市達川區再生稻示范基地,當地村民引以為傲:“蓄留再生稻已有30余年歷史。”

          這得益于光溫、海拔、水源等自然條件。

          “這片田從早曬到晚。”謝江邊說邊打開海拔高度測量軟件,上面顯示“267米”,比達州中心城區低數百米。記者環顧四周發現,周邊的山梁較矮,使整個梯田形成一片開闊地。光照時間長和低海拔疊加,讓這片田地在進入秋冬季時擁有滿足再生稻生長的光溫條件。

          “地利”還體現為一條近10米寬的小溪從梯田底端穿過,它以巴河為水源,在秋冬季降雨量少時,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

          這季再生稻生長,小溪功不可沒。

          位于橋灣鎮的達川區再生稻示范基地。受訪者供圖。

          8月上旬至9月底,達州遭遇持續高溫干旱天氣,無區域性強降雨。“眼看田間土壤開裂,若不及時緩解旱情,別說空癟粒多,甚至可能無收。”謝江介紹,在再生稻抽穗揚花的關鍵時期,橋灣鎮成立抗旱保苗技術團隊,協調調來20余臺抽水機,連續20多天灌溉永睦村7組的500余畝再生稻基地。為避免給再生稻造成熱傷害,灌溉時間定在每天凌晨2點到早上6點。

          “谷粒飽滿,穗粒數多。”謝江蹲在田坎上,用手托起一株稻穗,仔細端詳,笑意寫在臉上:“中稻每斤售價2-3元,再生稻每斤售價可達10元,這片再生稻的豐收,又能給農戶帶去一筆不小的收入。”

          達川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明介紹,今年該基地主推“荃優1606”“荃優607”兩個再生能力強的品種,預計畝產再生稻約600斤,“在達州屬于高產。”

          提升生產條件保障糧食生產,橋灣鎮決定,今冬為該基地修建便民生產道和灌溉渠系,分別長4公里,打造“中稻+再生稻”噸糧田。

          提高單產水平 推進擴面增收

          “近年來,我們把蓄留再生稻從永睦村推廣到鐘山村、香爐村、陳余農村社區等3個村(社),努力多產糧。”謝江說,今年全鎮蓄留再生稻面積超過4700畝。

          橋灣鎮是達州推進再生稻擴面增產的縮影。今年,達州在地理位置偏南的開江縣、達川區、大竹縣、渠縣等4個區(縣)因地制宜推廣再生稻,總面積32.4萬畝,位居全省第六。

          王明介紹,今年,達川區以轄區內巴河、明月江、銅缽河、平灘河4條主要河流為中軸線,在流域16個海拔500米以下的鄉鎮發展再生稻8萬畝。“今夏,通過組織200余名農技員扎根生產一線指導節水灌溉和田間管理,跟蹤再生稻長勢,預計有收面積6萬余畝。”

          位于橋灣鎮7組的達川區再生稻示范基地。達川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作為全省蓄留再生稻次適宜區,達州把再生稻生產擺在重要位置。”達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小清拿出一份目標清單,力爭在2025年全市再生稻有收面積達到32萬畝,到2023年達到35萬畝。

          擴面的手段,一方面是進一步利用冬水田,另一方面是用科技手段提高單產,激發更多農戶蓄留再生稻的積極性。今年,達州打造了4個“中稻+再生稻”百畝高產攻關方和8個“中稻+再生稻”千畝高產示范片。

          在渠縣寶城鎮新民村的千畝高產示范片,高標準農田中再生稻金黃,國慶假期后就將收割。“雖說遭遇了旱情,但由于采取合理密植等措施,產量不錯。”李小清說,農戶原先每畝栽培水稻七八千窩,今年在農技員建議下,每畝栽培11000余窩。

          提高單產,達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有更強力措施——在4個區(縣)開展中稻-再生稻品種對比試驗。渠縣的試驗田就在寶城鎮,田間每隔兩三米插入了一塊亮明品種身份的牌子。“我們在每個縣都試驗25個品種,篩選出適合當地生產條件的抗逆性強、生育期適中、再生能力強的優質高產品種,為中稻-再生稻大面積推廣提供依據。”李小清說。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8月中旬,在達州舉辦了四川丘陵地區水稻單產提升暨再生稻技術觀摩交流培訓會,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就“水稻單產提升策略”“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等主題進行了專題培訓。達州計劃,在2025年把再生稻平均畝產提升至140公斤,2030年平均畝產達到190公斤。

          來源:川觀新聞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香蕉久久精品曰曰躁夜夜躁 |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资源网在线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