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融媒體中心 2024-11-09 14:24:46
“從龍結鎮衛生院到縣人民醫院直接做手術,節省了40多分鐘的時間,轉運得十分及時,否則后果不敢想象!”11月5日,內江市資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59歲的夏大爺正在輸液,看見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郭武松到訪,試圖坐起身來表示感謝。郭武松告訴他恢復得還不錯,讓他趕快躺下繼續好好休息,再觀察兩天就可以出院了。醫生的一席話,讓夏大爺和他的老伴兒吃了一顆“定心丸”。
與時間賽跑,打通醫療服務的“任督二脈”
智慧醫療
“這是3天前從龍結分院轉上來的一名患者。他發病之后到衛生院就診,做了心電圖傳到總院,診斷為心肌梗塞,然后二級急救站立刻啟動程序,將患者快速送往了總院。”郭武松告訴記者,從患者到達醫院大門到疏通堵塞血管僅用30分鐘,跳過了急診室,直接在介入室對患者進行救治,減少了就診程序,大大縮短了救治時間。
通過信息互通、上下及時聯動,與時間賽跑,這名患者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目前身體恢復較好。
夏大爺的病一秒也沒有耽誤,揭開了資中縣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重要突破口的冰山一角。
黨員志愿者為患者提供就醫服務
醫療服務的“任督二脈”是如何打通的?答案在資中縣人民醫院醫共體遠程心電會診中心能夠找到。
“醫生在這里通過大屏共同診斷患者病情,來自鄉鎮衛生院患者的心電圖、DR、CT資料都會上傳到總院,實行下級檢查,上級診斷的模式。”資中縣人民醫院院長尹智介紹,醫共體建設以來,縣人民醫院接到心電、CT、DR診斷等10萬人次左右,病人醫療費用按分院標準來收取,總計為患者減少醫療費用約200萬元。
遠程心電會診中心,總院醫生看來自分院的心電圖
記者在遠程心電會診中心看到,陳家鎮衛生院在11月5日上午10點07分上傳了一張患者心電圖,遠程心電會診中心副主任醫師鄧正超判斷為竇性心動過緩ST段改變,5分鐘內便將診斷結果返到分院,極大便利了患者遠程就醫。
尹智介紹,總院醫生診斷后,會根據危急程度啟動相應程序,如果是心梗患者,會第一時間啟動120急救,運送患者到總院接受治療。
小病慢病分院治,大病急病總院治
同一時間,在資中縣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診療中心,該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劉光明與心血管內科和重癥醫學科的同事,正在對資中縣球溪鎮衛生院一位患者進行遠程聯合診療。
在多學科聯合診療中心,醫生正在對球溪鎮衛生院一位患者進行遠程聯合診療
聯合診療組醫生面前擺放的兩個大屏幕上,左側屏幕顯示著患者的CT報告、心電圖等檢驗數據,右側屏幕是治療方案、醫囑等信息。聯合診療組醫生相互交流后,與球溪衛生院醫生共同商議擬定治療方案。
在過去,球溪衛生院受條件所限,面對較為復雜的病例往往無能為力,患者只能選擇前往縣人民醫院尋求治療。去年9月以來,資中縣人民醫院與該縣13個鄉鎮衛生院組成了緊密型醫共體,生活在鄉鎮的患者可以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放心在“家門口”就醫。
資中縣人民醫院與該縣13個鄉鎮衛生院組成了緊密型醫共體
記者了解到,資中縣從2023年5月開始籌備醫共體建設工作,組建了“縣人民醫院+13個鎮衛生院”“縣中醫醫院+9個鎮衛生院”2個緊密型醫共體,并于當年9月26日正式運行。一年多來,醫療服務一體化,打通了優質醫療資源走進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醫共體極大地提升了鄉鎮衛生院醫療人員的專業能力。”資中縣人民醫院院長尹智表示,該院會組織專家定期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坐診、查房、帶教,同時,鄉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也能到縣醫院進修學習,提升業務水平。
資中縣人民醫院醫共體遠程心電會診中心
此外,借助縣級醫院的優勢技術資源,通過遠程醫療等手段,為鄉鎮衛生院提供技術支持。一些復雜病癥的診斷,基層醫生可以實時與縣級專家進行溝通交流,獲取準確的診斷方案。在設備共享層面,一些大型且昂貴的醫療設備,如CT掃描儀等,不再是縣級醫院獨有,而是通過合理調配,讓有需求的鄉鎮衛生院患者也能及時進行檢查,大大縮短了患者的就醫半徑。
內江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資中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正是內江市委八屆九次全會部署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題中之義。通過醫療資源共享,守護了群眾健康安全,讓老百姓能得到及時就醫。
“‘醫共體’來了,小病慢病分院治,大病急病總院治,我們看病更方便了!”在資中縣,老百姓經常發出這樣的感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