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區融媒中心 2024-11-29 20:40:01
一大早,在南充市高坪區都京街道紅都社區,老黨員張和平步履匆匆,他趕著去菜市場,為養老服務中心的老人采購今天要用的新鮮食材。豬肉、白菜、茄子、四季豆……對照廚師給出的清單,張和平在9點半前購買完成后便又回到服務中心,開始準備今天的午餐。
張和平今年67歲,黨齡41年,是都京街道紅都社區紅都小區一名老黨員。2021年8月,退休在家的張和平自掏腰包,在社區里開辦一家主要面向社區老年人的養老院,開啟人生事業的新篇章。
花甲之年擔新責
“每天早上大家吃了早飯,都要到院子里曬曬太陽、擺擺龍門陣。”跟隨張和平的步伐,記者走進紅都社區里的樂康養老服務中心,整個養老服務中心占地1100平方米,進門一個小院兒四四方方,幾位老年人正坐在陽光下悠閑地聊天,墻邊一溜兒盆栽,顯得格外郁郁蔥蔥。再往里走,一條走廊連接左右兩邊30余個房間,最里面是干凈明亮的廚房和餐廳,整潔且溫馨。
放下菜、沏好茶,張和平坐在院子里和老人們拉家常,大家打開了話匣子。
“以前我是絲廠的一名中層管理人員,到了60歲,退休回家,沒事干了。”張和平的自白,引起旁邊幾位老人附和。退休后的空閑,從精神開始,然后蔓延到身體機能上。有人說,獨居在家之后,煮了上頓不想煮下頓,生活過得沒滋沒味;有人說,年齡大了腿腳不方便,上下樓一天比一天吃力;還有人說,年紀上來了,基礎病找上門來,呆在家里擔心給兒女“添麻煩”……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情況,而大家有一個十分樸素的共同愿望,希望有個“熟人”出面,找個場所,他們想隨時聚在一起聊聊天、開展娛樂活動,給老年生活添些樂趣。
“我們紅都社區有些特殊,絕大部分居民都是六合絲廠的退休職工,大家在廠里當了許多年‘廠友’,退休之后往來同樣緊密,社區氛圍很融洽。”高坪區都京街道紅都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智慧說。眼看著社區里的高齡、失能人群逐漸增多,提升“適老”服務水平被提上日程。王智慧帶領干事人員一番走訪,將老人們的心愿記在紙上、掛在心上。
此時,恰好張和平前來向社區咨詢,希望繼續發揮黨員“余熱”,做一些服務群眾的好事。雙方一合計,社區牽頭協調、張和平擔任主要負責人,開辦養老服務中心的事就這樣定下來。
2021年年初,張和平自掏腰包,拿出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租賃社區里一處閑置廠房作為場地,陸續完成公司申辦、租賃合同簽訂、養老服務中心營業執照辦理等手續。2021年8月1日,樂康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開張,主要面向紅都社區居民,收費標準為每人每月1800元,包含一日三餐、起居照料、清潔衛生、常規娛樂活動。服務中心開張首月,便有有27名老人報名入住,入住率達到了80%。
開啟養老“新事業”
養老院辦了起來,如何經營好、管理好?“我認為,養老院的管理和工廠管理,有相似之處。”張和平談起他的管理心得,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做合適的事情。
例如養老院的廚師,做飯水平是否高超不是關鍵,而應當干凈、細致,注重營養的均衡全面和口味的清淡軟爛。財務人員則很關鍵,需要“清清爽爽做賬、干干凈凈做人”,張和平要求,每日采購的肉、菜,日常用品的開銷,經手人員應每日記賬,每月月底依據發票走規范的報賬流程,無論是否是由他本人進行采購,無論開支是幾元還是幾毛。
清晰的標準,使養老服務中心4名工作人員形成規范化的工作思維,從每個老人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供應,到每個老人每日的服藥提醒、每周一次的清潔洗護、半月一次的房間大掃除,細致周到的服務受到入住老人一致認可。
張和平還注重把醫療資源“引”進養老院,為老人們營造更安心的環境。從2021年養老服務中心開業便住進來的馮素清老人便深有感觸。88歲的馮素清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因為以前獨自在家曾暈厥送醫,她選擇住進養老服務中心。就在今年7月的一個夜晚,她在房間內突然感到呼吸不暢,便坐上輪椅想要出門求助,人還沒有走出門口,便“兩眼一黑直接暈了過去”。
當晚負責值班的是護理郭麗華,她回憶,因為平時有培訓,她打通了養老服務中心和都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搭建的“綠色就醫通道”緊急電話。3分鐘后,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趕到了現場,把馮素清老人推進急救室。1個小時后,馮素清老人的兒女剛剛趕到現場,老人已經脫離危險、恢復了清醒。
“對于老年人來說,健康是永遠的第一位。”張和平告訴記者,目前養老服務中心與都京衛生服務中心、友豪國際臨江醫院均開辟了送醫綠色通道,而選擇這兩家醫院,“就近”是關鍵原因。
隨著張和平的養老服務中心愈辦愈有聲色,一些老年夫妻選擇共同入住,共享輕松晚年生活。
“這里比家都舒心。”86歲的陳玉華老人和88歲的劉克浦老人剛剛走過“金婚”,于今年8月辦理了入住。陳玉華老人說,今年8月做完手術來到這里時,她虛弱得不能下地行走。經過這段時間護理人員與丈夫悉心護理,每天給她吃藥、喂飯,為她洗臉、洗腳,幫她活動身體,現在她已經能夠自己下地行走了。言談間,陳玉華老人展示起自己干凈得體的衣服,臉上揚起笑容。
“現在,我看大家都在提適老化改造,我們也計劃引入新的科技產品。”張和平說起下一步的發展打算,要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中心設備、要展開更加豐富的娛樂活動、要聘請具有專業從業資質的年輕人才,讓老人們享受更加有質量的晚年生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