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04 17:57:08
全國進入兩會時間,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再一次迎來忙碌時刻。今年兩會,姚勁波提交了四份聚焦民生服務的書面建議,圍繞人工智能賦能生活服務業、促進大學生就業、保護承租人權益、推動家政行業發展等關鍵議題。近日,姚勁波接受記者專訪,除了兩會建議,姚勁波還特別談到他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和營商環境等話題的看法。
每經記者|趙雯琪 每經編輯|陳俊杰
全國進入兩會時間,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再一次迎來忙碌時刻。今年兩會,姚勁波提交了四份聚焦民生服務的書面建議,圍繞人工智能賦能生活服務業、促進大學生就業、保護承租人權益、推動家政行業發展等關鍵議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8年時光里,姚勁波累計提交28份建議,涵蓋就業、租房、中小微企業發展、職業培訓以及數字化技術等諸多與民生緊密相連的領域。在他眼中,人大代表的履職經歷如同 “再創業”,需站在更高視角洞察產業發展,為百姓謀福祉。
近日,姚勁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除了兩會建議之外,姚勁波還特別談到他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和營商環境等話題的看法。
在姚勁波看來,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智能工具廣泛應用,各行各業都在經歷“用大模型重做一遍”的風口期。“民營企業歷來善于抓住機遇、快速迭代、優化應用。面對這樣的機遇,我相信還會有一大批‘巨頭級’的民企脫穎而出。”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 企業供圖
2025年伊始,DeepSeek橫空出世,讓全球看到了中國AI技術的潛力。姚勁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技術孕育著巨大的產業發展機遇。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正以磅礴之勢催生著新一輪產業變革,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新引擎。特別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強勢崛起,其開源應用讓通用大模型的基礎支撐能力愈發強大,獲取和使用也更加便捷。”姚勁波表示。
不過姚勁波也提到,盡管產業側智能化升級改造和應用熱情高漲,但傳統生活服務行業以小微商戶為主體,因而智能工具的推廣應用仍存障礙。因此,姚勁波在今年的兩會建議中提到,建議對傳統行業應用端提供精準可持續的資金融資支持,如借鑒推廣一些地方實施的“場景應用補貼”“產品應用補貼”“服務應用補貼”“應用算力補貼”等做法,降低數字、智能工具應用門檻。
同時,姚勁波建議,參考民生服務領域人工智能算力使用規模、應用場景、服務用戶規模及社會效益等指標,綜合衡量評價人工智能賦能民生服務供給的效能,相應給予財政支持和激勵;將傳統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納入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范疇,設立專項債、銀行專項貸款等,為行業提供可持續資金支持。
行業平臺建設方面,姚勁波建議借助政策和財稅手段,鼓勵數字平臺賦能中小微主體,助力傳統服務行業頭部平臺上市,發揮引領作用;同時,政府、企業與職教機構需攜手提升從業者和公眾的“智能化素養”,推廣智能化賦能的成功經驗,形成可復制的標準與機制,全方位推動傳統生活服務業搭乘人工智能快車,實現高效轉型升級。
姚勁波向記者表示,這兩年來,生活服務業內的智能化建設正在加速發力,58同城也深耕AI技術,推動行業數智化發展。
據他透露,在智能匹配與流程優化層面,58同城通過自研的“58智慧家政管理系統”實現了智能派單和勞動者動態管理,使企業運營效率提升57%,勞動者接單數提高45%。此外,58同城還打造了“談單助手”“簡歷頭像標準化審核平臺”以及圖片生成工具“馬良制圖平臺”等系列AI工具,涵蓋智能客服、營銷內容生成等多業務場景,為本地商家提供了提質增效的新路徑。
“我們正站在人工智能重塑百行千業的關鍵歷史節點,這其中蘊藏著難以估量的市場空間與產業發展機遇。”姚勁波向記者表示。
如果用一組詞語概括姚勁波每年的兩會建議,“安居”和“樂業”一以貫之,而這也是早年闖蕩北京打拼時的年輕的姚勁波的愿望。姚勁波提到,他會不斷結合新的政策環境,在“幫助人們安居樂業”的使命之下,用新的數字化技術繼續努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8年時光里,姚勁波幾乎每年都會針對就業問題提出建議,而今年他更是連續第二年提出“減半征收社保,促進應屆生就業”的建議。
當被記者問及為何連續兩年提出“減半征收社保”建議時,姚勁波表示,近年來,各級政府相繼出臺階段性減免、緩返補社保費的政策,對穩定市場和就業發揮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存在政策預期不夠穩、準入門檻過高,減免力度不夠強等問題。
在他看來,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深度調整與科技迅猛發展的關鍵時期,2024年,企業圍繞轉型升級與降本增效持續發力,這深刻影響著就業市場格局,對人才的需求愈發多元且層次分明。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數量連年走高,就業競爭愈發激烈。
姚勁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企業角度來看,社保公積金支出約占用工成本的30%,減免社保能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激勵企業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提供更多崗位,提升他們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從政策實施角度而言,在扣繳環節直接減免,不僅簡化了企業申請流程,還減輕了財政當期支出壓力,以更高效的方式助力破解就業難題。
而在租房市場,姚勁波提到,中國的租房市場正在快速發展,2024年,全國租房人口已達2.4億,預計到2025年將接近3億。然而市場上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提燈定損”、惡意清退、隨意提價、甚至斷水斷電驅趕租客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嚴重侵害了承租人的合法權益。
因此,姚勁波提出建立押金托管制度,由第三方監管,明確押金退還和房屋損耗標準,減少押金糾紛;嚴格規范惡意清退,對斷水斷電等行為進行處罰;穩定租金上漲幅度,建議年度漲幅不超過5%;落實租購同權,確保租房群體在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積分落戶等公共服務上享有公平待遇等建議。
姚勁波向記者表示,他會持續鎖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多個領域,將基層群眾的呼聲帶到人民大會堂。
作為在創業和民生服務企業管理一線耕耘20多年的“民企老兵”,姚勁波認為,民營經濟正處在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節點,也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從機遇看,民營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坐標里的權重和分量越來越大,定位也越來越清晰,施展的空間和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首先是整個市場規模效應依然強大,以我所在的民生服務行業來說,我們的行業近幾年像‘紅細胞’一樣,源源不斷創造新業態、新消費和新就業:‘上門經濟’市場體量從2022年的不足1萬億元到今天接近3萬億元,保持了快速增長;吸納就業量從2021年的3760萬人到現在超過4500萬人;僅我們58平臺新孵化的細分服務行業就有271個。反映在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里,民營經濟的舞臺始終寬廣,創新創業的空間始終寬廣。”姚勁波表示。
他同時提到,跨領域、行當、賽道的交叉融合正在孕育新空間。借助數字平臺加持和智能工具賦能,越來越多跨界增量出現。比如在銀發經濟領域,家政服務、智慧養老、醫療保健乃至文旅教育都在融合,給老百姓帶來更好服務,也給行業帶來全新的想象。
不過他也坦言,從挑戰看,也很明顯,內部人力成本的上升,競爭壓力加大,海外不確定性的提升都是挑戰。姚勁波特別提及,他所理解的企業家精神就是在不確定性里看到機會,敢于“All in”(全部投入),善于試錯,著眼拿結果的精神。“經過20多年創業,我認為企業家精神在今天更加珍貴。所謂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我想核心就是給探索和試錯提供環境、提供助力、提供底氣。”姚勁波表示。
姚勁波解釋,提供環境,就是培育更加包容試錯,引導創新,鼓勵“先人一步”的社會氛圍,讓企業家重新成為英雄。提供助力,就是能給予企業家創業和擴產更多的工具包。“今年我提了一個建議,希望能在人工智能應用端賦能行業方面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就是聚焦在提供助力方面。”姚勁波表示。
而在提供底氣方面,姚勁波表示,就是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法治保障,包括打破行業壁壘,創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秩序,治理行業壟斷;也包括政策更加透明清晰穩定,讓企業全新全力謀發展、搞創新。
“民營經濟的舞臺始終寬廣,創新創業的空間始終寬廣。我個人對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姚勁波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