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追蹤丨AI換臉猖獗、95%的詐騙導流第三方??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皮勇:犯罪在變,教材沒有及時更新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1 20:50:10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工智能(AI)技術治理成為討論焦點之一,其中“AI換臉”引發的風險受到代表委員們熱議。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兼信息犯罪防控專業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法學教授皮勇警示,伴隨AI時代到來,深度合成的影像越來越真實,犯罪人是誰?聲音來自誰?越來越難以分辨。“犯罪在變,我們的‘教材’卻沒有及時更新。”

          每經記者|畢媛媛  杜蔚    每經編輯|文多    

          “雷軍回應‘7天假期被AI雷軍罵了8天’”“靳東建議AI換臉立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工智能(AI)技術治理成為討論焦點之一,其中“AI換臉”引發的風險問題受到代表委員們熱議。

          在這場身份保衛戰中,公眾人物、媒體首當其沖。“AI張文宏”深夜直播帶貨、“AI劉曉慶”分享雞湯、“AI古天樂”代言網游……AI換臉已淪為黑灰產業鏈的作案工具。日前,每日經濟新聞刊發《微信抖音都難防!花1280元,直播、視頻通話能實時換成劉亦菲、楊冪的臉,拍臉按鼻露齒及大幅遮擋都不會“掉臉”》廣受各界關注,平臺也開始思考:AI深度偽造導致傳統防偽手段失效后如何保護數億用戶。

          3月10日,“小紅書”在北京舉辦首次“詐騙治理開放日”,公布了2024年平臺反詐治理成果:通過不斷完善全鏈路治理體系,平臺全年共處置涉詐違規賬號492萬個,主動攔截94.3%的詐騙行為,詐騙舉報量同比下降60%。

          但是,在分享治理措施和經驗的同時,小紅書反詐治理負責人蒼連表示,詐騙治理是個長期過程,存在不少難點,需要更多互聯網平臺、企業以及用戶共同參與解決。其中,95%的詐騙行為被誘導至第三方平臺實施,形成監管斷點,這讓追蹤溯源難上加難。

          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兼信息犯罪防控專業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法學教授皮勇警示,伴隨AI時代到來,深度合成的影像越來越真實,犯罪人是誰?聲音來自誰?越來越難以分辨。“犯罪在變,我們的‘教材’卻沒有及時更新。”

          皮勇介紹“打防結合、共同防治”的反詐模式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詐騙渠道從傳統電信渠道向網絡全面轉移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不會被騙。”蘇州市公安局金牌反詐講師朱鈺表示,詐騙分子盯上的是我們每一個人,不會區分人們的學歷、職業。

          當下,AI技術迅猛發展,詐騙形式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不斷升級。對于警方而言,傳統的事后打擊犯罪方式已陷入被動的局面。“犯罪分子在網上飛,在全世界飛,我們公安民警如果在地上追,根本沒有用。不僅成本投入巨大,人員消耗也大,還無法有效遏制。”朱鈺無奈地說道。

          基于多年的從警經驗,朱鈺總結出當下詐騙的三大特點——

          第一,從過去的廣撒網式詐騙轉變為精準詐騙。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據此量身定制詐騙劇本,實施精準詐騙。

          第二,詐騙手法從單一走向組合套路。詐騙手段不斷演變,從最初的、簡單的冒充熟人式、中獎式詐騙,發展到如今融合刷單返利、殺豬盤、虛假投資等多種形式的復合型詐騙,靈活性更強,讓人防不勝防。

          第三,詐騙渠道從傳統電信渠道向網絡全面轉移。利用社交軟件、直播平臺、網絡游戲等新型網絡產物實施詐騙的案例日益增多,隱蔽性愈發突出,增加了識別和防范的難度。

          除了詐騙手法更具迷惑性,目前網絡詐騙的危害也遠超以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普及,公開數據顯示,網絡犯罪案件增長迅速,目前占全部犯罪案件的七成以上。

          蒼連分享平臺治理策略和措施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蒼連以站外導流難追蹤為例進一步介紹道,詐騙行為在平臺內通常偽裝成正常筆記(即博主發布的內容)和交流內容,不觸及詐騙核心環節的誘導轉賬或資金流轉。因此,其詐騙特征不明顯,平臺辨別存在困難。隨后,詐騙者會將用戶引導至第三方平臺實施進一步的詐騙活動,“這一比例高達95%,導致難以實現有效追蹤”。

          一年近120種不法手段!AI時代如何構筑反詐防線

          AI的應用場景愈發廣泛,也為詐騙分子提供了新的偽裝手段。

          朱鈺直言,如今除了詐騙手法更具迷惑性,網絡詐騙的危害其實也遠超從前,因為產業鏈條盤根錯節,而且跨境跨國犯罪的趨勢明顯,打擊難度非常之大。

          針對上述問題,公安機關也在不斷地調整打擊和防范的措施。在此情況下,警企合作正在加強。朱鈺介紹:“我們也希望短視頻平臺發現詐騙風險后,能夠及時同步警方來聯動,將這些信息最早最快地告訴我們,避免更多人民群眾的財產受損失。”

          “這對治理的‘及時性’和‘對抗性’都提出了很大的考驗。”蒼連透露,過去一年,小紅書累計出現近120種詐騙方式,比2023年的96種增加了四分之一。詐騙話術演變也非常迅速,例如“導流到其他平臺”的話術變體,目前就有不下500種。

          所幸,借助AI,小紅書建立了超過100個識別模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疊加大模型理解能力,小紅書可對詐騙風險實現跨場景內容的理解與攔截。2024年,小紅書對詐騙行為的主動攔截率達到了94.3%,月均推送風險提醒3700萬次。蒼連表示:“平臺用戶對詐騙單日舉報量方面,2024年底比年初減少了60%,呈現顯著下降。”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業內專家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反詐斗爭,形成全民反詐的強大合力。

          “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反詐犯罪防控又遇到了新的問題。深度合成的影像越來越真,犯罪人是誰?聲音來自誰?越來越難以分辨。”皮勇在活動現場表示,大眾要帶著懷疑的態度對待網絡空間。

          皮勇認為:“犯罪在變,我們的‘教材’還沒有及時更新。未來,當人形機器人進入我們的生活,將對國家立法提出新的挑戰??需要進行人工智能化的升級,才具備治理‘未來已來’的智能化犯罪的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詐騙 Ai 中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成AV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语中文字幕理论片 |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抢 | 久久久这里全部是精品 | 天干夜啦天干天干国产精品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