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7 20:40:03
◎4月7日,A股和港股市場波動明顯,上證指數收盤下跌7.34%。
◎據Choice數據統計,除今日以外,2000年以來,上證指數單日跌幅超6%的共有25次,其中有17次在次日(交易日)出現反彈,占比68%。
◎機構調查顯示,當前機構最看好的行業方向為TMT等科技、紅利、消費。多家券商認為,經歷此次關稅沖擊后,A股一些優質資產的投資機會已顯現。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日,受關稅沖擊影響,A股、港股市場出現較明顯波動。不過從歷史上看,大幅回調后次日出現反彈的概率較高。
據Choice數據統計,除今日以外,2000年以來,上證指數單日跌幅超6%的共有25次,其中有17次在第二天出現反彈,尤其在牛市突遭大跌后短線出現反彈的概率更高。
回眸2018年的“貿易戰”,在時間節點上和此次關稅沖擊較為接近。據券商研報,從2018年3月起,美國以“301調查”為依據,對中國半導體、機械、通信設備等高端制造業多次出臺限制性政策。隨后4月初,美方公布“301調查”對華加征關稅產品的清單,將對原產于中國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作為回應,中方發起反制,對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當年9月,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宣布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中方同樣進行反制。
受關稅沖擊影響,今日A股、港股市場都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下跌7.34%。不過,據多家券商最新分析,此輪關稅沖擊較上輪貿易戰有四大不同:
一、涉及面不同:“對等關稅”波及全球
今日,德邦證券宏觀團隊負責人張浩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與2018年的“貿易戰”相比,本輪關稅沖擊有三大特點:一是美國本輪關稅政策針對全球多國進行差異化關稅征收,上一輪僅針對中國的不同商品征收關稅。二是在征收稅率上,柬埔寨、越南和泰國等稅率較高,根據特朗普展示的圖表,對歐盟的關稅為20%,對英國進口產品征收10%關稅,對瑞士進口產品征收31%關稅,對從印度進口的產品征收26%關稅,對韓國產品征收25%關稅,對日本進口產品征收24%關稅,對泰國產品征收36%關稅,對越南產品征收46%關稅,對柬埔寨產品征收49%關稅。三是關稅疊加的方式存在差異,特朗普表示,一些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的約束,其中包括已經受第232條關稅約束的鋼鋁制品、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可能受未來第232條關稅約束的商品以及美國沒有的能源和其他某些礦物。此外,金條、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制品也不受“對等關稅”的約束。
二、背景不同:2018年以來中美直接貿易聯系持續下降
據機構統計,在2018年美國開啟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中國進行對等反制后,中美之間的直接貿易聯系在持續下降,體現為中國直接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占中國所有出口的比例持續下滑。
招商證券研報顯示,到2025年2月,以滾動12個月計算的份額,中國對美國出口占中國出口比例從2018年高峰的19.1%下降至14.7%;美國自中國進口占美國進口的比例從2018年高峰的21.8%下降至13.1%。
三、影響不同:我國應對經驗更為充足
東方財富證券策略團隊最新發布研報稱,與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相比,當前我國政策應對更有經驗與提前儲備。
某機構宏觀資深分析師今日在一場路演中表示,對比2018年的“貿易戰”,從應對的角度來看,此輪“對等關稅“的不同之處有以下三點:一是,2018年的“貿易戰”,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還比較高;此后幾年我們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已經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相比“貿易戰1.0”,當前經濟對出口的依賴度有所提升。二是,2018年~2019年通過人民幣貶值較多的對沖了關稅增幅,而現在人民幣匯率則較為堅挺。三是,2018年“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沖擊相對有限,此次美國“對等關稅”則是全球性的,從貿易占經濟的比重來看,中國并非是當前最脆弱的國家。
四、時代不同:AI變革將驅動產業升級
中信建投日前發布研報指出,復盤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我國在反制基礎上加大對自主可控方向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預計本輪中美關稅摩擦下,國家將繼續擴大內需,加強自身科技進步,全面推進自主可控。
事實上,相較于2018年的貿易摩擦,當前AI技術變革的時代已經到來,且中美已然成為全球唯二的AI領軍玩家。市場預計,在新一輪貿易爭端下,AI作為產業升級的抓手,預計政府將持續加大在相關方面的投入以保持競爭優勢,尤其底層國產化算力。
對此,某頭部券商資深策略分析師今日表示,“隨著新質生產力的推進以及AI浪潮的到來,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關稅沖擊。預計可能會在今年年中或者下半年有增量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而超長期特別國債預計將重點用于科技方面的投資。”
據Choice數據統計,除今日以外,2000年以來,上證指數單日跌幅超6%的共有25次,其中有17次在次日(交易日)出現反彈,占比68%;反彈幅度超2%的有8次,占比32%。
尤其在牛市期間的幾次單日大幅調整(如2007年2月27日、2007年5月30日、2007年6月4日、2009年8月31日、2015年1月19日、2020年2月3日)后,第二個交易日大多出現了探底回升。其中,受新冠疫情沖擊,2020年2月3日大盤大跌7.7%,第二天早盤一度大幅低開,不過隨后就觸底回升,全天上漲1.34%。
即使在2008年等弱市環境中,大盤單日大跌超6%之后,第二天也大多會跌幅收窄,或者出現反彈。
國泰海通策略團隊最新發布研報指出,受關稅沖擊,預計本周初A/H股對負面因素將會有快速計價,負面預期的快速定價后或存在短期修復性的機會與超跌反彈。
此次關稅沖擊升級后,某券商策略團隊最新對機構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前機構最看好的行業方向為TMT等科技(占比近30%)、紅利(占比24%)、消費(食品飲料、社會服務、商貿零售等)(占比21.4%),而對出海及出口鏈、非銀等明顯趨于謹慎。
具體到細分行業,當前機構最看好的行業依次為醫藥生物(占比34.8%)、AI+(占比33.5%)、食品/餐飲/啤酒(占比29.5%)、軍工(占比28.6%)、半導體/消費電子(占比24%)、銀行(占比21%)。
由此來看,目前機構對內需、自主可控、紅利三大方向的認可度較高。今日雖然A股出現大跌,但相關行業表現還是相對較強。在細分行業中,今日種植業、養殖板塊明顯跑贏大盤,其中申萬種植指數今日逆勢大漲5.53%。
站在當前時點,展望后市,多家券商認為,經歷此次關稅沖擊后,A股一些優質資產的投資機會已經顯現。東方財富證券策略團隊認為,關稅波折不改“信心重估牛”核心邏輯與中期趨勢,對盈利和關稅相關性低的品種,更可能迎來流動性改善或受益政策以及供給環境,正是中期布局戰略良機。
中信證券策略團隊最新研報聚焦核心資產的投資機會:“我們此前提出,年內有兩個關鍵時點,一是4月初外部風險落地后帶來的交易性機會,二是年中中美經濟和政策周期同頻后帶來的配置性機會。而隨著中美周期同頻時點可能提前,兩個關鍵時點的區分將更加模糊,很難出現明確的擇時窗口。建議更加左側地聚焦核心資產,隨著更多核心資產解除估值壓制并走出業績拐點,市場將更早地迎來2021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風格切換。”
國泰海通策略團隊則表示,投資者下調增長預期與承擔風險的意愿難以避免,這一時期股市以震蕩整固的態勢為主,守正仍是必要的。在投資主題上,可關注內需新消費、兩重兩新、自主可控、并購重組等。
另外,德邦證券宏觀團隊負責人張浩認為,未來更重要的是跟蹤以下三方面的變化:一是,特朗普政府是否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海湖莊園協議”戰略,在對等關稅、匯率協同等全面發力。二是,特朗普政府如何應對盟友的反制措施,并且如何在“西方”內部重新平衡政治、經濟、軍事、財稅、貿易等利益。三是,隨著中國引領“全球南方”勢力進一步崛起,特朗普政府如何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應對。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