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4 20:11:09
近期,上汽集團旗下軟件公司“零束科技”與上汽研發總院完成整合,雙方智駕團隊已合并辦公,協同推進相關研發工作。此次整合屬于上汽集團“大乘用車”業務調整的一部分,旨在集中研發資源,提升效率。
整合從去年第四季度啟動,今年初已正式運行。調整后,上汽研發總院成為研發主力軍,“技術中臺”屬性更加明顯。此外,上汽集團還在技術層面引入伙伴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以加深產品研發前后端的溝通,形成集中化研發體系。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孫磊
近期,有消息稱,上汽集團旗下軟件公司“零束科技”已與上汽研發總院完成整合,雙方智駕團隊近期已合并辦公,并開始協同推進相關研發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上汽集團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未得到官方回復。但是記者從一位上汽研發總院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該消息屬實,其透露此次零束科技與上汽研發總院的整合屬于上汽集團的“大乘用車”業務調整的一部分。
按照上汽集團的調整,“大乘用車”業務是將上汽乘用車公司(榮威飛凡、名爵MG)、上汽國際、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五家企業進行合并。其中,上汽研發總院、零束科技整合之后成為研發的主力軍,“技術中臺”的屬性變得更加明顯。
早在整合之前,上汽研發總院主要負責榮威和名爵MG品牌的智駕研發,而零束科技更多負責飛凡品牌的智駕研發。如今隨著“大乘用車”板塊之下的榮威飛凡品牌和MG品牌的重新梳理,背后的研發模式也發生了變化。
有上汽集團工作人員透露,如今零束科技的部分研發業務已經逐漸并入到上汽研發總院,由上汽研發總院統一負責新產品立項到整體開發工作。與此同時,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核心技術項目也集中遷移至上汽研發總院統一管理。從時間線來看,零束科技與上汽研發總院的整合從去年第四季度就已啟動,今年初已經正式運行。
記者了解到,在這一調整背后,集中研發資源,提升效率是上汽集團主要的目的。此前,上汽研發總院曾提出“大單品”的開發模式。所謂“大單品”開發模式,就是通過平臺化、規格化,把單品規模做大,把成本降低,但這種規模提升需要上汽研發總院和整車企業深度交流與合作,而如今的“大乘用車”概念將會符合這一要求。
佐思汽研發布《2024-2025年上汽新四化布局分析報告》顯示,在“大單品”的開發模式之下,大乘用車的產品研發周期壓減40%,智己LS6等車型單車BOM成本直降30%。
上述上汽集團的工作人員表示:“這一變化將加深產品研發前后端的溝通,各部門溝通會更加順暢,從而把產品規?;龅綐O致。這種整合能夠對自主品牌的研發資源實現全面統籌,形成集中化研發體系,也可以打通從終端產品開發到后端市場營銷的全鏈路。”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內部對研發力量進行集中和整合之外,上汽集團在技術層面也正在引入伙伴合作。比如,近期上汽集團就宣布與地平線、卓馭(原大疆車載)、鴻蒙智行、Momenta在智駕層面會進一步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