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16 13:15:08
接下來,海南控股能否在原承諾期限內完成免稅資產注入,將成為投資者持續關注的焦點。這不僅關系到海南發展經營的轉型,也關乎市場對其治理結構、誠信機制的最終判斷。如果企業能夠以積極姿態應對市場關切,兌現承諾,將有助于重建信任、穩定股價,反之,代價可能更加沉重。
每經評論員 賈運可
近期,海南發展(SZ002163,前收盤價8.21元,市值69.37億元)關于免稅資產注入的相關事宜引發資本市場廣泛關注。在免稅概念火熱的當下,公司控股股東海南控股提出的延期注入免稅資產議案,在股東大會上被中小股東否決,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諸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追根溯源,海南控股于2021年4月出具《承諾函》,承諾在2025年5月12日前完成其下屬免稅品經營主體全球消費精品(海南)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球精品)控股權注入海南發展。然而,在距離承諾到期日不足兩個月的3月28日,海南發展公告稱收到海南控股的延期申請,擬將承諾到期日調整至2028年5月12日。海南控股給出的理由是,全球精品近兩年持續虧損,實施資產注入將難以改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不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和增強持續經營能力。對此,中小股東并不認可,在海南控股回避表決的情況下,憑借手中持有的股票,通過投票的方式捍衛契約精神,維護了自身合法權益。
這一事件堪稱中小股東以投票形式主動維權的典型范例。此次否決,不只是一次議案的落空,更是市場對“承諾不容輕棄”的一次集體表達。它為其他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在資本市場上,公開承諾不僅僅是文字游戲,更是一份對投資者的責任。
從公司業績層面考慮,海南發展自身主業近年來表現不佳,公司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3.6億元至4.6億元,主因是光伏玻璃板塊業務同比增虧明顯。中小股東迫切希望通過免稅資產注入改善公司業績,扭轉公司的經營困境。雖然全球精品目前處于虧損狀態,但不能僅僅因為當下的業績不佳就放棄注入。海南控股應意識到,相關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后,可借助上市公司的平臺優勢以及更多元化的資源,想辦法改善全球精品的虧損情況。
比如,在多元化發展方面,全球精品可以豐富商品品類,引入更多受消費者歡迎的新興品類,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利用互聯網平臺擴大客戶群體,消費者可在線提前下單,離島時在機場、港口等指定地點提貨,以此打破“單店單點”模式的限制,增加銷售額。在差異化經營上,可深入挖掘自身特色,例如打造具有海南本土文化元素的專屬購物體驗區,提供定制化服務,與其他免稅店形成區分,吸引更多游客。在全鏈條聯動方面,可加強與供應商、物流企業的合作,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運營效率。通過這些具體的措施,全球精品有望逐步實現扭虧為盈。
接下來,海南控股能否在原承諾期限內完成免稅資產注入,將成為投資者持續關注的焦點。這不僅關系到海南發展經營的轉型,也關乎市場對其治理結構、誠信機制的最終判斷。如果企業能夠以積極姿態應對市場關切,兌現承諾,將有助于重建信任、穩定股價,反之,代價可能更加沉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