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05 22:01:22
每經記者 包晶晶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今年4月,上海出現了3個“日光盤”。
“我們明天(4月29日)就去認購第二批。”4月28日,買房人張晨通過微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認購的浦東新楊思“地王”項目翡雲悅府第一批開盤,由于搖號排名靠后,沒機會選到房子。
得益于今年的樓市“小陽春”,多家頭部房企1~4月繼續保持優勢。
近日,中指研究院、億翰智庫、克而瑞等多家機構公布今年1~4月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中指研究院統計顯示,前4個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11198.6億元,同比下降10.2%,降幅較1~3月基本持平。4月單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16.9%,較3月單月降幅有所擴大。
保利發展領跑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前4月,保利發展累計銷售額876億元,領跑百強房企;綠城中國和華潤置地累計銷售額分別為710.2億元和685億元,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分陣營來看,TOP1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542.3億元,較上年下降9.9%;TOP11~3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137.3億元,同比下降12.5%;TOP31~5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69.2億元,同比下降2.5%;TOP51~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32.9億元,同比下降13.0%。
與此同時,多個陣營企業數量均發生變化。百億元以上陣營企業25家,較去年同期減少3家;第二陣營(50億~100億元)企業27家,較去年同期減少2家;第三陣營(30億~50億元)企業2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4家;第四陣營(30億元以下)企業為22家,較去年同期增加9家。
億翰智庫認為,截至2025年4月末,除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熱點城市仍存政策余溫,其他多數城市政策提振效應已基本消散。若想要再調動起樓市情緒,仍需持續出臺有力度的政策。
分化行情延續
從眾多城市來看,分化行情仍然延續。
克而瑞分析指出,一二線核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未來成交放量程度主要取決于高端住宅供應,若有區位佳、產品力強的適銷盤入市,短期內市場熱度還將延續;武漢、天津等城市短期內市場有止跌企穩態勢,后續成交有望延續穩中有增的弱復蘇走勢;部分弱二線和三四線城市短期內高庫存問題難解,整體去化難言樂觀。
據億翰智庫統計,4月26日,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官網公示新增11個商品住房項目,合計1577套房源,覆蓋浦東、黃浦、徐匯等區。其中,徐匯區濱江地王項目綠城·潮鳴東方備案均價高達19.5萬元/平方米,刷新了徐匯區新盤均價紀錄。放眼整個上海,綠城·潮鳴東方單價也僅次于翠湖天地六和,成為上海“第二貴”新盤。
近期各城市高熱項目也反映出房企“精準投資、效率為先、聚焦好房子”的戰略。中指研究院指出,典型房企對2025年銷售目標較為謹慎,上市房企已鮮少提及具體銷售目標,大多判斷將維持在近年平均水平,說明房企不再唯“銷售金額”論,將聚焦高質量發展部分,提升簽約回款率,以優質項目修復毛利率。
展望后市,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市場表現來看,核心城市土地市場保持一定熱度,重點城市新房銷售延續同比增長態勢,未來隨著房地產供需兩端政策落位,疊加優質項目供給增加,核心城市市場有望繼續修復,但城市分化行情仍將延續。”
同步播報:“五一”假期看房熱情高 上海有項目售樓處限流
“五一”假期昨日結束。這個“五一”假期,有人在出城的高速上堵著,有人在各大售樓處等著。
5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別走訪了位于上海閔行區和楊浦區的兩個樓盤,售樓處面積不小,但看房人絡繹不絕,都顯得有點擁擠。
“實在對不住,您先四處看看,銷售還在帶看,等會兒回來為您介紹。”閔行區安高申隴院的接待人員抱歉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而位于楊浦濱江板塊的保利外灘序98項目距離開啟認購還有十多天,售樓處已經臨時關上大門限流,“看房需要在這兒稍等,里面人太多。”
和安高申隴院一樣,保利外灘序98的接待能力也趨于飽和,置業顧問周婷(化名)抱歉地說,需要將幾組家庭合并在一起接待。
“從目前蓄客情況來看,要買的客戶還是挺多的,所以我們臨時加推了一棟5號樓。”周婷說,“這樣可以多供應60套左右。”
“金三銀四”之后,不僅買家繼續熱情高漲,市場供應也開始加碼。
記者在上海網上房地產公告看到,從4月下旬開始,每周公布的“本市近期將上市新建商品住房項目一覽表”中,項目數量明顯增加,“五一”假期第一天又提前公布了8個項目的入市信息,其中不乏前期“日光”的前灘公館和浦發蓮園。
這次名單共包含8個樓盤,總計1271套住宅,備案均價從29600元~124673元/平方米不等;節前(4月26日)則公示了11個項目共1577套住宅,其中有4個每平方米單價“10萬元+”項目。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人氣比較旺的大都是中高端改善產品,會給市場帶來一波交易熱情,對于促進供需關系配合、通暢整個交易鏈條有很好的幫助。從價格上看,一些產品并不便宜,但市場活躍度還是特別高,說明大家對于高端改善和‘好房子’的需求潛力很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