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9 14:18:17
特朗普簽署《天才法案》,標志著美國正式確立數字穩定幣監管框架。香港中文大學包宏博士指出,穩定幣或重塑支付格局,但需警惕風險。他認為特朗普推此法案有四重考量:個人利益、國家利益、國債問題及數字金融建設。穩定幣對貨幣體系影響漸進,長期或具顛覆性。
每經記者|岳楚鵬 每經編輯|蘭素英 高涵
編者按: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天才法案》(Genius Act)、中國香港的《穩定幣條例》即將于8月1日生效,以及歐盟委員會已于6月下旬通過《加密資產市場條例》補充修正案,全球穩定幣領域正迎來“窗口期”。《每日經濟新聞》特別策劃推出“祛魅穩定幣”系列專訪,邀請多位頂尖學者,試圖穿透穩定幣“穩定”的表象,拆解其底層運行機制,展開兼具專業深度與現實價值的全方位討論。
當地時間7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簡稱《天才法案》),標志著美國首次正式確立數字穩定幣的監管框架。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助理院長包宏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采訪時指出,特朗普力推穩定幣法案,背后有著四重目的。通過合規的美元穩定幣生態,美國希望在數字領域延伸美元的全球影響力。
包宏強調,穩定幣的制度化或將重塑全球支付格局,但需警惕其潛在的金融風險與美元穩定幣形成的“貨幣替代” 效應。
NBD:您如何評價《Genius法案》等立法的意義?
包宏:自2018年美元穩定幣出現,到2020年迎來爆發式增長,穩定幣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美元。在特朗普上臺后的幾個月里,市場規模又新增1000億美元。這表明,市場對相關政策落地的預期已經對行業增長形成顯著刺激。
NBD:為什么特朗普想要推動穩定幣法案?
包宏:我認為有四個原因:
一是滿足特朗普的個人利益。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非常差。但是在他2020年競選連任失敗后,他的融資能力受到了影響。2023年,特朗普開始發行NFT(非同質化代幣)來獲取融資,并在2024年的美國大選中接受了很多加密貨幣團體的贊助和游說。有統計顯示,在這場大選中,加密貨幣行業的游說資金規模超過了石油和生物醫藥行業。不僅如此,特朗普目前亦涉足加密貨幣領域,其收益速度較以往的傳統業務更為顯著。
二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元穩定幣強化了美元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目前美元穩定幣在市場中占絕對主導地位,其影響力甚至超過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支持穩定幣的發展,實際上就是鞏固美元在數字空間的壟斷地位。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早在2021年就指出,加密貨幣交易的擴張與市值增長只會增加美元的需求。
通過合規的美元穩定幣生態,美國將得以在數字領域延伸美元的全球影響力,進而鞏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尤其是通過在數字空間發行穩定幣,美國機構能在不直接擴大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不引發實體經濟通脹的前提下,實現美元流動性的擴張和影響力的滲透。
三是美國國債問題。穩定幣發行商的運作模式類似于狹義銀行,需提供100%的儲備證明。為發行穩定幣儲備的資金通常會用來購買短期美國國債。目前,穩定幣的儲備規模已達2500多億美元。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未來3至5年內,這一規模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相當于一個大型美債持有國的儲備量。穩定幣對美債的持續需求,將推動美債利率下行,進而降低政府的利息成本。
四是對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作用。作為數字金融的基礎設施,穩定幣的發展將促進區塊鏈技術和數字金融行業在美國進一步發展。目前新的區塊鏈項目融資多以美元穩定幣為主。如果穩定幣的使用進一步增加,那么美國在數字金融和區塊鏈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包括未來可能制定標準的能力,都將得到強化。從國際競爭視角看,美國支持合規美元穩定幣,實質上也是在與新興市場央行數字貨幣爭奪未來國際數字支付與結算標準的主導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NBD:穩定幣會對現有的貨幣體系產生顛覆性影響嗎?
包宏:穩定幣對貨幣體系的影響將是漸進式的,短期內不會存在較大變化。全球貨幣體系目前仍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貨幣秩序為核心,在法幣本身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穩定幣想要顛覆貨幣體系是不太可能的。
但長期來看,穩定幣存在顛覆貨幣體系的可能性。當加密貨幣和現實世界的關聯不斷深化,其對貨幣體系的影響才會逐漸清晰。
NBD:若更多企業入場穩定幣領域并吸引大量資金,是否可能引發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中影子銀行的風險?
包宏:如果《Genius法案》的監管條例能切實落地,我們無須擔心影子銀行的風險,因為100%的儲備要求意味著它們不能向公眾放貸。
另一方面,穩定幣作為加密貨幣生態的一環,其資產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存在關聯,一旦這些加密貨幣出現被擠兌或者資產大幅下跌等問題,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式的傳導效應。比如,2022年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爆雷后,美元穩定幣泰達幣就短暫與美元脫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肖世清 攝
NBD:目前我國正在推行數字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和企業發行的穩定幣有什么區別?
包宏:從用戶使用角度來說,差異不大,均為電子支付手段。從金融視角看,央行數字貨幣由央行進行信用背書,而企業發行的穩定幣,則由企業對用戶負責,兩者的信用層級截然不同。
但是,官方數字貨幣在跨境使用中涉及主權問題。例如,數字人民幣和數字歐元交互,需要有所謂的系統耦合或者貨幣協議,過程耗時且成本高。而企業發行的穩定幣則無此限制。
NBD:若未來穩定幣體系演變為“美元主導+跨國企業”的模式,將對金融安全與貨幣主權帶來哪些挑戰?
包宏:這種挑戰對大部分國家具有普遍性。Meta曾計劃在2020年推出名為“天秤座”的穩定幣,試圖將美元與龐大的社交平臺用戶基礎相結合。但這一計劃很快就被全世界政府聯合“絞殺”了。
(編者注:該項目引起了歐盟、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以及公眾的強烈反對,主要擔憂集中在貨幣主權、金融穩定、隱私和反壟斷等方面。時任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曾直言,該項目威脅到歐盟的“貨幣主權”。)
對非美元國家而言,首當其沖的是境外支付可能被美元穩定幣支付系統擠占,因為基于區塊鏈的效率和網絡優勢使傳統支付系統難以與之媲美。其次,穩定幣可能成為資本外流的新渠道。
一些通脹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將面臨更嚴重的貨幣替代風險,進而沖擊其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
但人民幣近年在通脹治理與匯率穩定方面表現穩健,不會面臨太大的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