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 17:30:24
本輪牛市漲幅領先的板塊考驗投資者的認知能力,且不在投資者習慣聚焦的方向,導致大部分投資者體驗感不強。銀行、醫藥、周期等板塊成為漲幅第一梯隊,其背后原因包括流動性提升、險資入市、創新藥邏輯、漲價及大訂單需求等。同時,市值/GDP指標顯示A股市場仍有潛力。投資者需耐心等待市場輪動,抓住調整上車的機會,后續技術指標筑底時可果斷抄底。
牛市,確實是牛市。不過,小二得到的反饋是,大家的體驗感并不強烈,大部分投資者才剛回本,少數還在虧損中。完全沒有之前“924行情”和2月份DeepSeek行情的那種狂歡。
那么,這波牛市的難點在哪里?
這波牛市考驗認知水平
從成交額的角度,我們來看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主線板塊在哪里。
可以看出主線在軟件服務、元器件、半導體、電氣設備、汽車等,投資者的注意力自然也在這些方向上。
然而,4月1日至今,這些主線板塊的表現如下:
雖然漲幅也是正的,但并非本輪牛市第一梯隊。第一梯隊如下:
1.銀行板塊
銀行板塊是大多數投資者大概率不會涉及的板塊,包括小二。去年銀行股板塊的漲幅超過45%,固有思維都不會去碰了,但今年銀行板塊指數最大漲幅接近28%!背后有流動性提升、險資入市等原因,但這種信息差和所謂的“高位焦慮”足以勸退想半路上車的投資者。
2.醫藥板塊
今年醫藥板塊牛市源自創新藥,邏輯有三點:海外授權、行業指數跌了三年業績依然向好、政策變化。
但是,醫藥板塊知識門檻比較高,加上當年醫藥明星基金經理巨虧百億的新聞,普通投資者幾乎不會考慮醫藥股。
3.周期板塊
相對而言,周期板塊的群眾基礎較高,核心邏輯就是漲價,各行業“反內卷”淘汰落后產能,又有1.2萬億元工程這樣的大訂單需求。因此,別看昨天周期方向有分歧,這波周期股起勢后,牛市還會持續。
然而,由于“反內卷”涉及的板塊比較多,投資者又很容易出現選擇困難癥,只要一猶豫,就會貽誤戰機。
回到本文的標題,為什么這波牛市不容易抓住?
因為漲幅領先的板塊很考驗認知能力,且恰好不在投資者習慣聚焦的方向。不過也不必擔心,市場總會輪動到的,股民所說的2015年大牛市,其實在2014年就啟動了;2021年的基金抱團牛,其實在2019年就開始了。
終點在哪里?
這波牛市最終會走多高?或者說從“924”行情開啟的這波牛市,還有多大潛力?這里,引用經典指標市值/GDP。在去年“924”行情時,小二就提及過這個思路。
2024年GDP是134.91萬億元,目前A股總市值109.74萬億元。市值/GDP的值為81.35%。
美股的這個指標是多少呢?是213%。日股2月份的指標為158%。
所以,小二從不懷疑牛市到來,只在意是否能給一個調整上車的機會。
復盤2019-2021年的寧德時代,在其成為10倍股的過程中,出現過四次跌幅達20%左右的調整,哪怕抄到一次底,收益也會是豐厚的。
后面即便行情調整,小二也建議,不要怕,后續技術指標一旦筑底就果斷抄底。
股民的“康波周期”
人生起飛靠康波。春節時,小二寫了一篇《可能真的要“錯過”兩輪大牛市,才能穩定盈利……》,期望這輪牛市能成為各位的“交易主場”。
前幾天,小二明確感覺到,未來幾年將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康波周期”,十幾年的投資學習成果,將在本輪牛市中盡數變現,實現資產躍遷。
(小二哥)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