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高級工程師范婷婷:預警系統可在1分鐘內計算出海嘯結果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30 22:54:43

          7月30日07時24分,堪察加東岸遠海發生8.7級地震并引發海嘯。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表示,后續海嘯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災害影響,并于18時19分解除海嘯警報。晚間,該中心高級工程師范婷婷接受每經專訪,指出沿海地區相關公眾收到海嘯預警后,應采取的措施。她還介紹了新一代智能化海嘯監測預警平臺及區域合作成果,并強調需加強公眾應急科普工作。

          每經記者|宋思艱    每經編輯|陳俊杰    

          今日(7月30日)07時24分(北京時間),堪察加東岸遠海海域發生8.7級地震,此次地震引發太平洋范圍的越洋海嘯。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海嘯預警中心)表示,根據最新觀測數據分析研判,后續海嘯過程將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災害影響,海嘯預警中心已于18時19分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

          今日晚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高級工程師范婷婷,其回答了海嘯防范、新一代智能化海嘯監測預警人機交互平臺、海嘯預警區域合作等方面的問題。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已建立起新一代智能化海嘯監測預警人機交互平臺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

          收到海嘯預警后應遠離海灘、碼頭、低洼地帶

          NBD:沿海地區相關公眾收到海嘯預警后,應該做好哪些防范工作?

          范婷婷:沿海地區相關公眾在收到海嘯預警信息后,首先應立即行動,優先撤離。得到預警提示后,公眾務必在第一時間聽從當地政府、社區或應急部門的指揮,按照指定路線向內陸高地、地勢較高的堅固建筑物的高層轉移,遠離海岸線、海灘、碼頭、河流入海口、低洼地帶如地下室、地下車庫等及沿海防護林外側區域。在疏散撤離時不貪戀財物,僅攜帶少量飲用水和應急藥品等必需品,避免乘坐電梯,選擇樓梯快速撤離。

          其次應遠離危險區域,避免二次風險。撤離后切勿返回海岸或危險區域,即使海嘯第一波過后,也可能有后續更大的波浪,需等待官方明確解除預警后再返回。遠離沿海的電力設施、廣告牌、圍墻、樹木等,防止其在海嘯沖擊或次生災害如坍塌中造成傷害。

          再則,需保持通訊暢通,關注應急信息。及時通過電視、廣播、社區通知等渠道,獲取最新的海嘯預警、撤離指令和安全提示。最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協助他人脫離危險。

          NBD: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主研發的“智能海嘯信息處理系統”,在GPU并行計算與AI算法方面如何協同突破預警時效瓶頸?

          范婷婷:近年來,預警中心自主成功研發新一代智能化海嘯監測預警人機交互平臺,集成全球海底地震監測、全球水位監測、基于GPU并行(利用圖形處理單元進行大規模并行數據處理的技術)的太平洋海嘯預報模型、海嘯情景數據庫以及海嘯產品制作發布等多個子系統。與早期的地震海嘯監測相比,現有系統有了長足進步,具體體現在:

          第一,自動化程度高。現有系統集成了地震數據獲取、分析、參數計算,震源機制解算,事件報警,海嘯實時計算,海嘯產品生成,多渠道發布等諸多功能環節,實現了流程自動化,大幅減少了人員手動工作。

          第二,定量化程度高。與早期系統只能根據人工經驗做預報相比,現有系統能夠為沿海不同地點提供定量化的海嘯到時、海嘯波幅等預報結果和警報等級,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

          第三,計算速度快。利用GPU并行的海嘯數值模型和定量數據庫技術,現有系統可以在1分鐘內計算出海嘯結果。

          自2019年正式提供海嘯預警服務以來,南中國海區域發生海底地震事件38次,預警中心制作發布了76期海嘯預警報產品,數次事件監測到了明顯的海嘯波。海嘯預警產品發布時效基本在6~10分鐘,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可針對不同場景和群體定制精細化科普內容

          NBD:我們在加強海嘯預警區域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范婷婷: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同時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學委員會框架下的區域中心,即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自2012年以來,區域中心先后舉辦6次區域海嘯預警與減災培訓班,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的400余名次海嘯預警業務和管理人員接受了培訓。

          2020年以來,區域中心分別為中國香港天文臺、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提供多次地震海嘯監測預警相關業務培訓,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海洋防災減災提供技術支撐。

          NBD:在公眾應急科普方面,您覺得還有哪些工作可以進一步加強?

          范婷婷:公眾應急科普需兼顧實用性、易理解性、常態化。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自2025年起已啟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學委員會框架下的海嘯災備項目,旨在提升沿海社區的疏散撤離能力,最大化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目前,可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公眾應急科普方面的工作:

          針對不同場景和群體量身定制精細化科普內容。針對不同場景,可區分高風險區域如沿海低洼地帶與低風險區域的科普內容。

          針對特殊群體如老人、兒童、外來游客等設計特定的科普材料。

          拓展多元傳播渠道,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動社區和基層聯動配合,指定社區應急科普宣傳員,結合 “防災減災日” 開展社區演練,為民眾宣傳海嘯識別和疏散撤離信息。

          利用短視頻和社交平臺,制作 “1分鐘應急指南”,強化家庭應急準備,提高主動防范意識。推廣家庭應急包清單,鼓勵公眾分享自家的應急準備。

          通過以上措施,讓公眾從了解信息向掌握應對技能轉變,從而在災害來臨時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综合网在线观看AV网站 |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亚洲日本 | 香蕉国产偷在线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