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03 14:20:57
近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準則第X號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旨在規范和指導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中介機構開展可持續發展信息鑒證業務。該準則體系擬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組成,與企業可持續披露體系一致。起草說明強調,目前我國可持續信息鑒證存在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征求意見稿”遵循三大核心原則起草,擬適用于執行鑒證業務的所有類型的鑒證機構和人員,不限于注冊會計師。
每經記者|黃宗彥 每經編輯|張海妮
近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發布《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準則第X號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
據了解,該準則旨在規范和指導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中介機構開展可持續發展信息鑒證業務,保證執業質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準則體系擬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組成,這與企業可持續披露體系一致。
2024年4月,滬深北交易所正式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自當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2025年1月17日,三大交易所正式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
2024年年底,財政部等部委又聯合印發了《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試行)》。
隨著可持續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有關各方強烈呼吁加快制定統一的可持續信息鑒證準則。
“征求意見稿”的起草說明表示,目前我國可持續信息鑒證多為自愿行為。鑒證機構既有會計師事務所,也有咨詢機構、認證機構及其他第三方機構,這些機構的質量管理水平、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勝任能力差異較大,使用的鑒證標準也不統一,執行的程序、得出的結論、獲取的保證程度各有不同,不利于保證鑒證質量、充分發揮第三方鑒證的價值。
中注協在借鑒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2024年11月發布的國際準則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起草了“征求意見稿”。
起草說明稱,“征求意見稿”的起草遵循三大核心原則:堅持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宗旨、突出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特點、堅持立足國情并借鑒國際。其中強調,針對當前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實踐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和需求,提出明確、有針對性的要求并提供細化、可操作的指引,有效規范鑒證業務的執行,提高鑒證業務質量。
起草說明強調,“征求意見稿”的定位是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準則體系中的基本準則,適用于對所有類型可持續信息執行的所有鑒證業務,包括合理保證的鑒證業務和有限保證的鑒證業務。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黃世忠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到國際可持續鑒證準則ISSA 5000(可持續發展鑒證國際標準)的引入問題。黃世忠指出:“國際準則更多基于發達國家市場環境設計,我國需建立適用性評估機制。”他以溫室氣體范圍三排放鑒證為例說明,要求鑒證機構追溯供應鏈全鏈條排放數據,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可操作性較低。特別是涉及社會議題時,中西方差異更為顯著。
據悉,“征求意見稿”共四章225條,涵蓋從業務接受到報告出具的全流程規范。
第一章總則規定了準則制定目的、適用范圍等,明確了執行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的目標;第二章界定業務目標。第三章以217條的篇幅詳細規定鑒證業務執行要求,規定了執行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的一般要求。第四章規定了準則的解釋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準則體系擬由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組成。該體系與企業可持續披露體系一致,后者亦包含基本準則、具體準則與應用指南。
關于相關準則適用對象,“起草說明”提到,從事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的機構中,除會計師事務所外,還包括咨詢機構、認證機構及其他第三方機構。為確保所有鑒證機構能夠遵守一套統一的執業標準,高質量執行業務、維護公眾利益,“征求意見稿”擬適用于執行鑒證業務的所有類型的鑒證機構和人員,不限于注冊會計師。
記者還注意到,針對可持續信息鑒證業務的特殊性,準則特別明確了雙重保證機制。既規范合理保證業務,也涵蓋有限保證業務的要求,為不同類型的信息需求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同時,準則將質量管理和職業道德要求作為強制性規范。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