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ESG信披觀察 | 寒武紀首次公布碳排放“范圍二” A股半導體行業市值TOP10企業僅1家獨立鑒證

          2025-08-15 19:47:47

          近日,A股半導體概念股寒武紀股價大漲,市值達3864億元。該公司首次發布《2024年度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強調合規治理、創新研發等議題。A股半導體行業ESG報告披露率為41.2%,市值TOP10中有8家發布相關報告,但披露質量待提升。專家指出,國內半導體企業ESG管理落后于國際標準,需加強“范圍三”披露和第三方鑒證,以提升投資者信任度和降低融資成本。

          每經記者|徐肖逍    每經編輯|張益銘    

          近日,A股市場半導體概念持續火熱。8月14日,A股“半導體大牛股”寒武紀(SH 688256)繼續上漲,股價一度大漲12.42%,沖至966.8元。截至8月15日收盤,寒武紀股價為923.7元,市值為3864億元。

          早在4月,寒武紀發布《2024年度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記者發現,這是寒武紀首次發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并公布“范圍二”(間接碳排放)。同時,Wind數據顯示,A股半導體行業共有182家,其中75家發布2024年度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相關報告,披露率為41.2%,市值TOP10企業中有8家發布ESG相關報告,不過僅有1家公布ESG報告獨立鑒證聲明。

          8月15日,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財大綠金院)副院長施懿宸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由于國內半導體行業仍以‘自給自足’為主,需求端的驅動力不足,導致整體ESG管理深度和披露質量落后于國際供應鏈標準。未來,只有當終端品牌將ESG績效納入采購前置條件,國內半導體企業才會加速提升ESG管理和信披水平。”

          寒武紀首次發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研發支出占比位列行業第二

          寒武紀《2024年度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共計42頁,涵蓋合規治理、科技創新、生態共建、人才發展、綠色運營及社區公益六大部分。

          報告顯示,合規經營、創新研發及產品質量是其關注的重點議題。

          圖片來源:寒武紀《2024年度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

          在報告篇首的董事長致辭部分,寒武紀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強調寒武紀以科技創新為立身之本,堅持自主創新,持續投入,不斷突破高端半導體設計領域的核心技術。數據顯示,2024年,寒武紀研發投入共計10.72億元,新增獲得314項專利授權。據統計,2024年寒武紀研發支出占比為91.3%,位于A股半導體行業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寒武紀首次發布“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2022年至2024年,寒武紀歷年都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同時,這份最新報告不只改變名字,內容方面也進行了相應升級。它基于國際標準進行內容擴充,建立重要性議題矩陣,并分門別類對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響應。

          施懿宸認為,寒武紀報告更名主要源于監管政策的最新要求:“三大交易所于去年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后,未來還會繼續推出更細化的操作指引。企業必須據此調整披露框架,以符合境內監管要求,并與ISSB(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標準接軌,實現信息披露的規范化、具體化和可量化。”

          記者觀察到,A股半導體行業市值TOP10企業2024年度報告名稱都包含了ESG相關內容,包括“環境、社會及管治”“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等。

          市值TOP10企業中有3家公布“范圍三”,僅有1家公布ESG報告獨立鑒證聲明

          數據及隱私保護是寒武紀最為重視的議題之一,相關內容納入了公司ESG報告的治理章節。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寒武紀未收到與侵犯客戶隱私和丟失客戶資料有關的經證實的投訴。

          此外,記者觀察到,寒武紀首次披露溫室氣體排放量詳細數據,并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及子公司主要能源消耗為外購電力,劃為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注:指“范圍二”)。

          總體來看,A股半導體行業市值TOP10企業中,共有8家公布了溫室氣體排放量。其中,有2家只公布了“范圍二”(如外購電力),包括寒武紀和海光信息(SH 688041),3家公布了“范圍三”(注:指產業鏈和價值鏈碳排放,如員工通勤、商務差旅等)。

          施懿宸告訴記者,溫室氣體披露一直是監管關注的重點,未來也會提出更細化的要求,所以寒武紀等只披露“范圍二”是不夠的。不過,他指出:“相關披露仍然以‘鼓勵先行’為原則,尤其是‘范圍三’。但‘范圍三’對半導體企業尤為關鍵——其供應鏈較長,完整披露方能呈現真實碳足跡。所以,‘范圍三’可先從商務差旅等可控環節入手,并逐步擴展至核心供應商的碳排放,最終實現對全供應鏈的覆蓋。”

          此外,A股半導體行業市值TOP10中,只有兆易創新(SH 603986)公布了ESG報告獨立鑒證聲明。

          寒武紀在ESG報告中表示,董事會出具了2024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外部審計出具了公司內部控制鑒證報告。

          施懿宸指出,取得第三方鑒證后,企業不僅可滿足監管合規,更可借此為ESG報告提供背書,增強投資者與供應鏈伙伴的信任,降低后續融資成本及監管問詢風險。具體操作來看,鑒證機構需具備國際認可資質,以確保核查方法、抽樣范圍與結論的可比性和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ESG行動派”數據平臺顯示,A股半導體行業市值TOP10評級都在B級(包括B-、B及B+)以上。

          “目前,國內半導體企業的ESG壓力主要來源于終端品牌方,而非本土監管。下游手機品牌及新能源車企尚未對上游半導體廠商提出與國際水平同等級別的溫室氣體核算、ESG評級或第三方鑒證要求。”施懿宸強調,由于國內半導體行業仍以“自給自足”為主,需求端的驅動力不足。

          “未來,只有當終端品牌將ESG績效納入采購前置條件,國內半導體企業才會加速提升ESG管理和信披水平。”施懿宸說。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制服丝袜亚洲日韩欧美在线 | 日韩AV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韩AV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在线Ⅴ片免费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先锋AV资源手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