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2 16:59:15
從流量驅動轉向價值驅動,正成為當下中國化妝品行業的主基調。
伴隨著監管政策持續完善、消費者理性化程度提升,以及渠道紅利逐漸消退,以往依賴流量與資本擴張的模式已難以維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化妝品零售額同比僅增2.9%,6月更出現罕見的同比下滑。
8月27日晚間,云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0957.SZ,以下簡稱“貝泰妮”)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貝泰妮2025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7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7億元。
于市場而言,這份成績單的諸多細節呈現出一家龍頭企業在行業變革期主動戰略調整、拒絕“規模幻覺”的勇氣和擔當,系統性構建可持續競爭力的毅力。
事實上,不論是以研發定力重塑產品內核,以品牌矩陣實現風險分散與需求覆蓋;還是以渠道精細化提升運營效率,以出海與ESG布局打開新維增長空間,貝泰妮正在探索的正是化妝品企業如何穿越周期的實踐范本。
如果將時間的維度拉長,這一范本所定義的,很可能是化妝品行業的未來。
增速放緩,正成為整個化妝品行業必須面臨的現實課題。
國家統計局數據,2025年1-6月,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僅2.9%,6月更出現同比下滑。
龍頭企業的魄力在變革期尤為顯眼。半年報顯示,貝泰妮并未陷入以價換量、透支品牌的價格戰,而是果斷收縮低效營銷、清理長尾庫存,將資源傾斜至高毛利產品和核心品類,推動公司整體毛利率穩步提升至76.01%。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的表現。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大幅增長145.7%至3.47億元,第二季度單季達4.16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在營運資本管理上成效明顯。
此外,存貨及應收賬款結構同步優化,庫存周轉加快,應收賬款賬齡結構健康,一年以內賬齡應收賬款占比高達96.02%,均表明公司資產質量處于行業較優水平,為未來戰略實施預留充足彈藥。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系列“降速提效”的舉措,必須置于行業轉型的大語境中加以理解。
中國化妝品產業正在經歷從“泡沫型增長”向“理性繁榮”的關鍵轉折,在這一背景下,企業競爭力的評價標準也在發生變化。唯GMV或市場份額論英雄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企業盈利的健康度、現金流的穩定性、研發的持續性以及品牌的長期價值則成為衡量的主要指標。貝泰妮選擇主動戰略換擋,也是對下一階段產業競爭規則的提前布局。
戰略層面的主動調整,尤其體現在對研發的堅定投入與前瞻布局。
半年報顯示,在行業集體“內卷”營銷投放的喧囂中,貝泰妮選擇回歸產品本質,持續向研發底層加注投入。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率進一步提升至4.91%,同比增加0.83個百分點,領先行業平均水平。目前,貝泰妮已建立起覆蓋基礎研究、原料開發、配方創新及臨床評估的一體化研發體系。
然而,貝泰妮的野心不止于此,它的研發觸角還在向上游核心原料領域延伸。依托云南特有植物資源,公司累計完成16項自主原料備案,其中報告期內新增4項,在植物提取物研發與應用方面已建立起差異化優勢。
與此同時,公司的科研視野還拓寬到全球范圍。截至報告期末,貝泰妮已在中國、法國、日本建成協同研發網絡,近兩年累計向全球化妝品化學家學會(IFSCC)提交6篇學術論文,研究范圍涵蓋制劑技術、計算機輔助原料設計、皮膚作用機理等多個前沿領域。
尤為關注的是,貝泰妮還主動參與了多項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包括牽頭編制《皮膚芯片通用技術要求》《中國特色植物資源化妝品研發體系建立指南》等國家與團體標準,推動企業競爭維度從產品層面的市場競爭,上升至技術規則與產業標準的話語權爭奪。
分析認為,貝泰妮正在實現從一家“產品公司”向“技術解決方案公司”的戰略蛻變,其科技屬性與行業影響力正在重新被定義。而戰略上的“退”與研發上的“進”也勾勒出貝泰妮的底層邏輯,控制低效投入不是為了保守退縮,而是為了將更多資源精準配置于構建真正的技術護城河,中國化妝品企業可以憑借深度的研發積累和標準參與,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貝泰妮不僅憑借研發構建起技術護城河,更通過多品牌布局與精細化渠道策略,實現對不同消費人群與市場層級的全面覆蓋。
具體而言,在主品牌薇諾娜實現從“專注敏感肌膚”向“專研敏感肌膚”戰略升級的基礎上,貝泰妮的多品牌矩陣已進入系統推進與協同發力階段。
其中,薇諾娜憑借“銀核霜”“修白瓶”等明星產品,實現對抗老、美白等進階需求的充分延伸,進一步鞏固其在中端市場的領導地位;核心品牌璦科縵營收同比大幅增長93.9%,定位高端美白市場;初普則聚焦科技美容儀器領域,與璦科縵形成“產品+設備”的高端協同效應,共同提升品牌溢價與用戶黏性。
而定位嬰童護膚的薇諾娜寶貝也繼續保持細分賽道領先,營收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貝芙汀通過“AI+分級祛痘”模式建立專業口碑;姬芮、泊美則分別覆蓋輕妝與溫和抗老需求,實現差異化占位。此外,公司近期戰略投資身體護理品牌“浴見”,標志著其從面部護理向全身護膚與大健康生態延伸的清晰意圖。
整體來說,貝泰妮的品牌架構,已超越傳統的“主品牌+延伸品牌”模式,進化為覆蓋不同價格帶、不同功能訴求、不同消費人群的品牌生態系統。
品牌生態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精細化渠道策略與全球化布局的雙重支撐。
在渠道策略方面,貝泰妮正系統推動從“規模擴張”向“效率運營”轉型。線上渠道主動控制低效投放,提升內容營銷與精準流量的占比,實現更高轉化效率與用戶價值沉淀;線下則繼續深化藥房專業渠道建設,目前已覆蓋超過12萬家藥店,并積極布局即時零售模式以快速響應應急需求,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網絡。
公司創新性推動“BA內容化”策略,將一線美容顧問轉化為專業內容創作者,通過護膚科普、體驗分享、案例解析等方式,構建起“專業信任+本地化服務”的新型用戶關系。這一轉變不僅有助于短期內提升銷售轉化,更在深層次上重塑了品牌與用戶的連接方式,為私域運營與長效用戶價值挖掘奠定堅實基礎。
品牌矩陣的不斷完善,也為貝泰妮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豐富產品基礎與模式驗證。半年報顯示,公司以東南亞為起點,系統性推進“深耕‘一帶一路’”國際化戰略。目前產品已進入泰國、中國香港、澳門地區等市場的主流零售、藥妝及醫美機構渠道,并依托Instagram、TikTok等本土社交平臺開展品牌傳播與用戶教育。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場不同膚質、氣候與消費習慣的反饋,也在持續反哺國內產品研發與迭代創新,形成“以內帶外、以外促內”的良性循環。貝泰妮正通過全球化布局,將單一市場的消費洞察轉化為全域產品的創新動能。
此外,作為化妝品行業的龍頭代表,貝泰妮的社會責任擔當同樣亮眼。
半年報顯示,公司將ESG理念深度融入企業發展的核心,系統構建可持續競爭壁壘,為企業長期發展注入價值動能。2025年上半年,公司榮獲華證ESG評級AAA與萬得ESG評級AA。
優秀評級背后,是貝泰妮各個維度“無死角”優秀。在環境維度,公司全面推進綠色包裝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從原料采購到生產工藝踐行低碳理念;社會責任方面,通過公益基金與供應鏈責任管理積極回饋社會;治理層面則持續優化現代化治理結構,保障企業決策透明與運營高效。
隨著庫存優化逐步完成、新品產能持續釋放以及海外市場穩步起量,貝泰妮有望于2025年下半年迎來業績復蘇與增長動能修復。
在行業集體焦慮“如何重啟增長”的當下,它用冷靜且堅定的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研發定力對抗流量焦慮,以品牌矩陣規避單品依賴,以現金流韌性抵御周期波動,以全球化視野打開新市場空間,以ESG建設重塑未來競爭力。
或許,真正優秀的企業從不是追逐風口者,而是持續造風者。貝泰妮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建系統、筑根本”的深刻轉型。而這,恰恰是中國化妝品產業走向成熟、參與全球高水平競爭不可或缺的一課。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