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19:36:30
2025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銀行整體營收穩定增長,歸母凈利潤合計約1.1萬億元,26家銀行實現雙增。國有大行表現穩固,股份制銀行分化,城農商行依托區域特色突圍。凈息差普遍收窄,但部分銀行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發力非息收入展現韌性。不少銀行呈現“增收不增利”,凈利潤增速放緩。面對挑戰,銀行將精細化資產負債管理、發展手續費收入業務作為穩定盈利能力的主要著力點。
每經記者|劉嘉魁 每經編輯|張益銘
2025年A股上市銀行中報披露收官,42家上市銀行交出一份“穩中有進”的答卷。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營收合計約2.92萬億元,歸母凈利潤合計約1.1萬億元。其中26家銀行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實現雙增,占比超六成。
在息差收窄、風險防控與轉型發展的多重挑戰下,銀行業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發力非息收入、深耕區域經濟等方式,展現出強勁韌性。值得關注的是,國有大行“壓艙石”作用穩固,股份制銀行分化加劇,城農商行則依托區域特色實現差異化突圍。
通過對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報數據(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匯總分析,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營業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與2024年同期相比(中報數據基準),多數銀行實現了同比正增長。
六大國有銀行繼續扮演“壓艙石”角色,營收規模與增速均表現突出,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萬億元,凈利潤達6841億元。其中,工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4270.92億元,同比增長1.57%;建設銀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42.73億元,同比增長2.15%;農業銀行營業收入達3699.37億元,同比增長0.85%;中國銀行營業收入3290.03億元,同比增長3.76%,成為四大國有銀行中營收增長最快的機構。
部分股份制銀行展現了較強的收入增長動能。例如,浦發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05.59億元,同比增長2.62%;民生銀行營收723.84億元,同比增幅達7.83%。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銀行上半年實現營收1699.69億元,雖較2024年中報的1729.45億元略微下滑1.72%,但體量仍位居股份行頭把交椅,并超越交通銀行的1333.68億元,躋身A股上市銀行前六,成為唯一進入營收前六的股份制銀行。另外,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均超過千億元。
區域性城商行、農商行在營收端不乏亮點。在可對比中報數據的銀行中,成都銀行上半年實現營收122.70億元,同比增長5.91%;寧波銀行營收達371.60億元,同比增幅7.91%;江蘇銀行上半年營收448.64億元,同比增長7.79%。
然而,營收增長并未完全轉化為利潤的同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不少銀行呈現出“增收不增利”或“利潤增幅顯著低于營收增幅”的特點。
大型銀行凈利潤增速普遍放緩甚至出現微降。工商銀行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688.03億元,較2024年中報下降1.45%;建設銀行實現凈利潤1626.38億元,較2024年下滑1.46%;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凈利潤基本與2024年同期(中報基準)持平。
股份制銀行中,浦發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9.42%,達298.94億元;招商銀行凈利754.05億元,相比2024年中報微增0.03%;中信銀行實現凈利潤370.74億元,同比增長3.35%。但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凈利潤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城農商行成為業績分化最為顯著的群體。例如,江蘇銀行凈利210.60億元,同比增長8.52%;杭州銀行116.62億元,同比增長16.66%;齊魯銀行凈利潤27.27億元,同比大幅攀升16.28%。但也存在部分區域性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的情況,如貴陽銀行凈利25.29億元,同比下降6.74%;青島農商行凈利21.38億元,同比下降5.93%。
42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6家在上半年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占比超過六成。其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最高的為西安銀行,達到43.70%;杭州銀行則是凈利潤同比增長率最高的銀行;此外,常熟銀行和杭州銀行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均達到雙位數增長。
如果說營收展現了銀行在規模擴張和市場拓展上的韌性,那么凈息差則是反映其盈利核心能力——定價能力和資產負債管理效率的關鍵指標。對比2024年中報與2025年中報數據,一個明確趨勢是:上市銀行凈息差普遍承壓,收窄范圍擴大、程度加深。
大型銀行凈息差面臨較大壓力。工商銀行凈息差2025年中報為1.30%,比2024年中報的1.43%下降13個基點;建設銀行1.40%,較2024年中報的1.54%下降14個基點;農業銀行1.32%,較2024年中報1.45%下降13個基點;中國銀行1.26%,相比2024年中報的1.44%大幅下降18個基點。郵儲銀行凈息差亦收窄明顯,2025年中報為1.70%,比2024年中報的1.91%下降21個基點。
在業績發布會上,農行行長王志恒表示,得益于良好的宏觀經濟發展趨勢,預計下半年農行凈息差將邊際趨穩。這一判斷主要考慮了幾個因素:就資產端而言,保持貸款合理增量,持續優化貸款結構,堅持風險定價原則,不斷加強貸款產品的差異化、精細化定價管理,在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的同時,努力穩住貸款收息率。至于負債端,隨著存款逐步到期重定價,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能持續釋放,加之同業負債成本跟隨政策利率進一步下行,有望帶動負債端付息成本下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穩定息差水平。
股份制銀行的表現喜憂參半。招商銀行作為零售標桿,2025年中報凈息差為1.88%,較2024年中報的2.00%下降12個基點,但這一水平在行業內仍具相對優勢。“盡管一季度受貸款重定價等因素影響,息差收窄為營收帶來較大壓力,但二季度已呈現向好態勢,有信心在今年下半年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9月1日,在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招商銀行行長王良說。
此外,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凈息差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關注的是,民生銀行凈息差穩定在1.39%(2024年中報為1.38%),顯示出其業務結構的韌性。
城農商行的凈息差狀況呈現顯著分化。部分銀行息差表現相對穩健或收窄幅度較小。例如,寧波銀行2025年中報凈息差1.76%,較2024年中報的1.87%下降11個基點;成都銀行凈息差1.62%,僅比2024年中報的1.66%微降4個基點。常熟銀行表現突出,2025年中報凈息差2.58%,雖然較2024年中報2.79%的高位大幅下降21個基點,但在所有上市銀行中仍獨占鰲頭。
然而,另一部分區域性銀行息差降幅頗為劇烈。例如,蘇農銀行從1.53%降至1.39%;貴陽銀行從1.81%降至1.53%;紫金銀行則從1.52%大幅降至1.18%。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銀行凈息差逆勢顯著上揚,從2024年中報的1.21%跳升至1.70%。
多家銀行在業績說明會上均強調,面對持續存在的凈息差壓力,精細化資產負債管理、發展財富管理等手續費收入業務、有效控制負債成本將是穩定盈利能力的主要著力點。
“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業績呈現‘總量穩、結構優、韌性足’的特征。盡管息差收窄對盈利形成壓力,但銀行通過優化資產配置、發力中間業務、強化風險管控等舉措,實現了經營質量的穩步提升。”某資深銀行業務專家對記者表示,從半年報數據看,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步履不停,資產質量與風險抵御能力的提升為后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展望下半年,隨著經濟復蘇動能增強,銀行業有望通過數字化轉型與差異化競爭進一步釋放盈利潛力,在服務實體經濟中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