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09:20:55
每經編輯|葉峰
從內需端看,今年汽車整體銷量呈現穩中向上的趨勢,這主要有兩方面因素驅動:一方面是政策端的托底,受“以舊換新”等政策補貼以及廠商促銷的推動,今年1月到7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2%。以舊換新的換購需求其實是有提前激活的現象,另一方面自主車企通過更具性價比的產品搶占燃油車市場,推動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攀升。
新能源車方面,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的銷量同比增長了40%左右。其中純電的增速高于混動,顯示出消費者對"油電平價"后的純電接受度又逐步提升。另一方面,政策延續扶持,從換車周期的角度維持銷量。自主車企通過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來搶占燃油車的市場,以需求端的消費升級為主要驅動力,推動新能源車的銷量持續攀升。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在今年上半年也是重新回到了一個持續提升的軌道當中。
數據來源:中汽協,wind,西南證券
從出口端來看的話,2020年到2023年,在新能源車的加速出海趨勢帶動下,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量快速的增長,2023年末出口激增到了400萬輛以上,這段時間的CAGR達到了75%,出口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的出口量接近500萬,同比增長幅度是21%,繼續維持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增速。而今年受到俄羅斯方向出口下滑的影響,整體來說增速有一些放緩的,今年1月到4月的出口量是160.7萬輛,同比增長幅度是4.5%。往后看,在歐洲加速向電動車轉型的大趨勢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可能會成為我國新能源車出口的新增長曲線。
汽車消費由需求端和供給端兩個方向共同驅動,說完需求端,我們再從供給端來分析。近年來科技端上的突破層出不窮,在當前的技術變革期當中,汽車行業的供給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汽車市場當中,供給端中創新驅動力正在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廠商致力于創造例如一些移動智能空間等概念上的新體驗,從而激發換車熱潮,并且吸引一些新的消費群體的興趣。
在眾多科技端突破當中,AI大模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其中,智能駕駛可能是目前大家更為關注且技術難度也相對比較高的部分。各大廠商積極布局智能駕駛應用,功能強大、高性價比的智能駕駛功能有望成為汽車行業新的增長極。
數據來源:藍鯨、長江證券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達到了44.3%,單純依靠新能源驅動的增量其實是邊際放緩的趨勢。而與此同時,智能駕駛則實現了一個快速的滲透,城市NOA的占比已經從2023年的2.7%提升到了2025年1月到4月的10.1%的水平。但是與新能源車的滲透率相比的話,智能駕駛功能的一個滲透率,特別是其中高端智能駕駛的滲透率還是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最后,我們通過宏觀基本面與微觀資金面的角度分析,來看一下港股市場以及港股汽車的投資價值。當地時間8月22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出席Jackson Hole全球央行會議并且發表講話,表述走鴿。市場反應也同樣指向降息:美債利率和美元下行,而美股上漲。9月降息預期提升至了90%附近。在宏觀順風的背景下,港股整體的beta可能將會受益。
從微觀資金面角度上來看,南下資金對港股的定價權有一個持續提升的趨勢,以南下資金為代表的內資正加速流入港股。今年一季度的凈流入超過4100億,創歷史新高;南向資金的成交額占港交所成交額的比重長期來看也是處于一個提升的趨勢當中。截止到今年的8月15日,這個比重是已經超過了20%,達到了歷史高點。
最后總結一下港股通汽車產業主題的投資價值,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政策端大力支持,以舊換新政策力度加大,新能源車免征購置稅等政策有效刺激消費需求,一定程度提前汽車以舊換新的周期。
其次,港股通汽車指數當中包含了大量稀缺港股智駕標的。指數成分股近70%的權重是來自于僅在香港上市的汽車產業鏈公司。指數在智能駕駛板塊上的暴露程度比較高,前十大權重當中多家公司深度布局智能駕駛,這也凸顯了指數科技創新屬性。相較A股以成熟車企為主的分布,港股通汽車指數代表了更具備科創屬性、國際化特征的新勢力和智能駕駛的龍頭。
最后,由于港股通汽車指數的高成長性,指數漲跌彈性較強,有利于捕捉板塊的整體行情。根據歷史數據,指數在美聯儲降息開始的時段是更加能受益的。
香港汽車ETF(認購代碼:520723)認購期為9月3日到9月12日,其標的指數兼具智駕新勢力稀缺性、高成長彈性與全產業鏈覆蓋特點,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逢低分批布局香港汽車ETF,一鍵把握港股汽車板塊的智駕紅利與行業反彈機會。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于科創板和創業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板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