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iPhone Air在華發售延期,獲批后將推動手機無卡化?業內人士:此機型略“雞肋”,預計影響不大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4 12:25:21

          每經記者|楊卉  王晶    每經編輯|金冥羽 董興生    

          蘋果一款僅支持eSIM卡(無實體嵌入式SIM卡)的新機型掀起無卡化波瀾。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表示已具備相關功能,正在等待有關部門通知。

          不過,盡管技術早已成熟,但在國內市場,eSIM手機業務的推進仍較為謹慎。這背后,一方面是監管層對風險的考量,另一方面也與國內運營商的利益博弈有關。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蘋果推出僅支持eSIM卡的機型iPhone Air,確實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望推進國內eSIM手機業務發展。但該機型“閹割”了部分功能,與同系列其余產品相比性價比不高,號召力有待觀望。從未來發展角度看,國內廠商是否會跟進,將是eSIM卡能否發展的關鍵。“一旦量能跑通,eSIM卡很可能會集中出現在中低端機型上。”

          CFF20LXzkOxmqgGsiasdXicekibZOjnfF6mcVjEBfo9QfcyJmIibITtuY1n41Wvv5OicCDIt17rib0gAnoxSgGwxqXGA.png

          至于運營商方面,業內人士認為,用戶選擇運營商的根本因素還是信號強度、套餐性價比等,eSIM卡預計影響不大。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9月13日實地走訪運營商營業廳也發現,雖然eSIM卡讓用戶更換運營商更為方便,但運營商也有“合約機”等方式來增強用戶黏性。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蘋果點燃國內eSIM卡熱度 但業內直言該機型或成“雞肋”

          蘋果這次“帶貨”是否點燃了消費者的購買欲還不得而知,但作為最初被標注“唯一受支持的iPhone eSIM運營商”的中國聯通,確實“吃”到了一波熱度。

          9月13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北京通州的一家中國聯通門店(合作營業廳)咨詢eSIM卡辦理流程。店內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只有自有營業廳可辦理eSIM卡業務,用戶需攜帶身份證前往辦理。

          CFF20LXzkOyKUpqxZErOGd2OBfHYuwsSdQUNFHMmJAs1tqxo1LON0Fp3NhZQ2MMsQyjCPG7Y8gt9kEku4yeS6w.pn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卉 攝

          隨后,記者又趕到中國聯通一家自有營業廳。門店工作人員介紹,中國聯通雖然已經具備eSIM手機卡所需的技術,但還需等待有關部門通知才能正式開放辦理,包括“一臺手機可以寫入幾張虛擬卡”“虛擬卡是否也與實體卡一樣是強實名”等細節仍不確定

          不過,該工作人員也表示,虛擬卡與實體卡的功能一樣,只是“存在方式”不同。“所有業務(手機套餐等)都是一樣的,只是由實體卡變為虛擬卡,寫到您的手機上。”

          eSIM卡并非新鮮事物,該技術最早由蘋果提出,并率先應用在手表、平板等智能終端上。eSIM卡帶來的直接好處是,可以實現設備減薄,為內部元器件騰挪出更大的空間,還可以獲得更好的防水、防塵性能。隨著技術的發展,2022年,美版iPhone14系列徹底取消實體卡槽(僅支持eSIM卡),成為無卡化里程碑。

          不過,國內目前尚未有可以直接使用eSIM卡的手機產品

          如今,iPhone Air的發布被視為推動國內eSIM卡普及的重要契機。雖然目前iPhone Air在華發售延期,但蘋果方面表示,正等待可以在中國推出iPhone Air的最終批復。記者就eSIM卡進展詢問國內運營商,三大運營商相關負責人均表示,已經具備相關技術,正在等待有關部門通知。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蘋果雖然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究竟有多大的產品號召力還有待觀望。

          在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看來,iPhone Air在國內或成“雞肋”產品。“與上代產品相比,iPhone17Pro、iPhone17‘加量不加價’,iPhone17(256GB)版本更是將價格拉低到了5999元/臺,還可享受‘國補’政策。至于需要eSIM卡的iPhone Air,則在配置上做了縮減,比如影像和續航,而同配置(下)iPhone 17比iPhone Air低了2000元,如此一來,很難說有多少用戶會愿意為輕薄買單。”

          蘋果新機型的帶動力度有待觀望,國內頭部手機廠商的態度或許才是eSIM卡能否真正“起飛”的關鍵。

          9月13日,記者分別聯系了華為、OPPO、vivo、小米等廠商。其中,OPPO方面表示,預計今年底會有首批支持eSIM卡的手機上市。vivo方面此前已推出多款eSIM手機(vivoX90Pro、X100Pro),但對后續計劃,截至發稿暫未回應;華為、小米等廠商也未進行有效回復。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eSIM卡會讓運營商陷入混戰? 業內:其實影響不大

          回頭看國內eSIM卡的發展歷程,多年前,包括三大運營商在內的國內企業也一度積極跟進eSIM卡技術。

          2023年7月,高通、中國聯通、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聯合發布“5G+eSIM計算終端產業合作計劃”,華為、榮耀、OPPO、vivo、廣和通、浪潮通信、新華三等均在首批加入的名單中。但隨后不久,三大運營商集體暫停受理eSIM卡手表一號雙終端業務及獨立eSIM卡的辦理申請,eSIM卡在國內的發展隨之陷入停滯。

          對于eSIM卡被叫停的原因,民生證券在今年8月發布的研報中總結了兩點:首先,eSIM卡降低了用戶對運營商的黏性,從而影響到運營商的主導權。對運營商來說,用戶更容易流失,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導致運營商推動eSIM卡動力不足。

          其次,民生證券認為,eSIM卡推出早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OTA(空中下載技術)漏洞,通過虛假身份信息批量注冊eSIM號碼,用于電信詐騙和垃圾短信群發等。在此背景下,相較于海外,國內目前eSIM卡滲透率較低,且尚未形成較好的產業生態,政策及規范制定也有待完善。

          此外,蘋果若開了國內eSIM卡的“頭”后,還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會讓“攜號轉網”(不更改手機號碼更換運營商)變得更為便利,從而加劇運營商之間的競爭,甚至重塑國內運營商的格局。

          對此,付亮持有不同意見。他指出,目前國內的通信服務體系已經很完善,實體SIM卡即便出現破損或丟失也不會影響用戶使用。且影響用戶選擇運營商的主要因素還是信號強度、套餐的性價比等。“未來即使用了eSIM卡,也沒有太多的促進。即使新開個號,拿到eSIM卡的機器(智能手機),可能也要跟運營商簽上兩三年的合約。”

          付亮提到的“合約”確實是運營商鞏固用戶黏性的常見操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運營商門店,詢問eSIM卡辦理流程時,就有工作人員向記者推薦相關的“合約機”。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購買固定的手機套餐后(套餐月資費在200元以上,配有寬帶),可享受約1440元的購機折扣優惠,但固定期限內不可更換套餐。

          CFF20LXzkOyKUpqxZErOGd2OBfHYuwsSePIQeHzD8urf57VLElaibjQQw3WcPWvMLCe9rofo255v1fkBAPFbreg.png

          某運營商給出的蘋果新款機型報價(不含“合約機”優惠)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楊卉 攝

          至于“攜號轉網”,付亮表示,以國外eSIM卡的使用模式為例,確實會提高用戶更換運營商的便利性,但并非攜號轉網。“攜號轉網的要求是必須這個運營商放行,另外一家運營商再讓你進去,eSIM卡任何問題都沒有解決。而且eSIM卡的電話號碼能不能轉還是一個問題。最終可能行,但什么時候能行,這不知道。”付亮稱。

          至于安全性,付亮認為,國內要上eSIM卡,還要符合目前針對實體SIM卡的如實名制等規范要求。“要盡量保證安全,而且最開始的時候這種保護要比較慎重。”付亮稱。

          至于未來發展空間,在付亮看來,eSIM卡技術在解決手機輕薄化問題上具有潛力,未來搭載的機型很大概率會集中在中低端,做“走量”的機型。“eSIM卡不是為了解決高端的問題,是為了解決使用的問題。現在中低端手機,要么就只做輕薄這個特性,舍棄掉一些功能,還是能有市場的。”付亮稱。

          記者|楊卉 王晶

          編輯|金冥羽 董興生?杜波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亚洲AV乱码二区三区涩涩屋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 亚洲精品a∨在线国自产拍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看片 亚洲一二三区在线观看未删减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