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1 22:08:32
每經編輯|段煉
當地時間10月11日,總臺記者獲悉,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高級官員巴塞姆·納伊姆稱,哈馬斯準備放棄在加沙地帶的治理權,但哈馬斯成員不僅在加沙地帶存在,也分布在約旦河西岸、約旦境內及海外地區。
納伊姆指出,目前哈馬斯不會將武器交給任何一方,“除非交給巴勒斯坦國”,屆時哈馬斯武裝成員可以加入未來當地的軍隊中。
以色列政府10日凌晨宣布,已批準與哈馬斯簽署的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以色列國防軍當天發表聲明說,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已于當地時間10日12時生效。
巴勒斯坦多個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拒絕外國監管機構接管加沙
當地時間10月10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組織(杰哈德)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堅決拒絕任何“外國監管機構”接管加沙地帶,“確定加沙地帶的行政形式及其機構工作基礎是巴勒斯坦內部事務”,應由巴勒斯坦人自行決定。
聲明說,巴勒斯坦人民是唯一有權通過全面的民族共識來決定加沙地帶未來及其行政管理。巴方正在與埃及合作召開一次緊急、全面的會議,探討停火后的下一步行動。會議旨在統一巴勒斯坦內部立場,制定全面的國家戰略。
聲明呼吁美國等有關各方繼續向以色列施壓,確保其全面遵守協議條款。
聲明還說,要“堅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繼續進行一切形式的抵抗,直至占領結束,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巴勒斯坦國”。
此外,聲明還表示,愿從阿拉伯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參與中獲益,共同重建加沙地帶。
以色列政府10日凌晨宣布,已批準與哈馬斯簽署的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以色列國防軍發表聲明說,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已于當地時間10日12時(北京時間17時)生效。
20萬加沙人拖鍋帶盆返鄉
整個加沙地帶已成一片廢墟
隨著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于當地時間10日12時正式生效,成千上萬加沙人從加沙地帶中部和南部穿越廢墟,徒步返回位于北部的加沙城。
密密麻麻的人擠在海邊公路上前行,一對因戰爭分別一年的兄弟返回家園重聚時相擁而泣。
硝煙暫散,歸途已啟。加沙北部街道上,流離失所者攜家帶口重返故里的身影,成為停火后最動人的畫面。
衛星圖片顯示,無論是北部的加沙城,還是南部的汗尤尼斯,整個加沙地帶在兩年的戰火摧殘下已淪為一片廢墟。但這里,依舊是加沙人魂牽夢繞的家園。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0月11日,據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統計,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67682人死亡,另有170033人受傷。加沙地帶已有157名兒童因饑荒和營養不良死亡。
以色列國防軍宣布,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已于當地時間10日12時正式生效。隨著以軍從加沙大部分區域撤出,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開始返回家園。加沙地帶民防機構表示,截至10日已有約20萬人返回加沙北部地區。
內塔尼亞胡:以軍仍在加沙地帶駐守
“控制所有關鍵區域”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地時間10月10日說,以軍“仍在加沙地帶駐守并控制所有關鍵區域”,以此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施壓,為加沙停火協議的后續階段做準備。
內塔尼亞胡發表視頻聲明說,未來幾天內,20名幸存的被扣押人員將獲釋、28具遺體將被移交。哈馬斯將解除武裝、加沙地帶將實現非軍事化。他說,“如果無法以容易的方式實現目標,以方將以強硬的方式進行。”
以色列國防軍10日發表聲明說,加沙停火第一階段協議已于當地時間10日12時(北京時間17時)生效。以軍開始沿更新后的部署線部署,為落實停火協議和被扣押人員返回做準備。
此前,內塔尼亞胡曾威脅說,在第二階段,以方可能用軍事手段解除哈馬斯武裝。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10日凌晨發表聲明說,以政府已批準加沙停火協議。以軍將在24小時內撤軍并停火,此后72小時內被扣押人員將獲釋。
根據停火協議,以軍將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并撤出加沙地帶部分地區,哈馬斯釋放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員,以換取以色列釋放20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據報道,哈馬斯表示,交還死者遺體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比釋放幸存被扣押人員的時間更長。
王毅:加沙人道災難是21世紀的污點
人類的良知必須得到喚醒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貝林佐納同瑞士聯邦委員兼外長卡西斯共同會見記者時,表明中方對以色列同哈馬斯達成第一階段停火換俘協議的看法。
王毅表示,中方歡迎一切恢復和平、挽救生命的努力。加沙人道災難是21世紀的污點,人類的良知必須得到喚醒。中方有三點呼吁:一是應當共同努力實現真正的全面持久停火,有效緩解人道危機,恢復地區穩定局面;二是應當履行“巴人治巴”這一國際社會業已達成的共識,任何關于加沙未來的安排,都需要尊重巴勒斯坦人民自己的意愿;三是應當堅持“兩國方案”大方向不動搖,只有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實現民族正當權利,才能消除歷史不公和暴力根源,達成巴以之間的長久和平共存。中方愿繼續同包括瑞士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為實現中東持久和平安寧作出不懈努力。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張益銘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新華社、紅星新聞、澎湃新聞、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