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2 15:33:22
10月首周,A股高位震蕩,每經品牌100指數沖高后回調1.65%,成分股中多只個股周漲幅超5%,“中字頭”個股表現較強。節后,成長板塊回調,防御性板塊走強,市場避險情緒提升。海康威視大漲近9%,公司近期在工博會上展示了物聯感知+AI技術。海康威視深耕智能物聯,拓展感知邊界,多方布局創新業務,主業與創新業務協同,為公司長期發展提供支撐。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彭水萍
10月首周,A股市場迎來高位震蕩,每經品牌100指數沖高1259點后出現回調,本周最終下跌1.65%,以1221.82點報收。成分股中,海康威視、中國中鐵以及中國中冶等6只個股周漲幅超5%。
本周,A股明顯調整,寬基指數分化,成長板塊大幅回調,防御性板塊逆勢走強。截至10月10日收盤,滬指周漲0.37%、深成指周跌1.26%,創業板指數和科創50指數周跌幅則分別達到3.86%和2.85%,每經品牌100指數同樣沖高回落,本周下跌1.65%。
成分股走勢方面,江西銅業周漲幅達18.63%,表現最佳;中興通訊和上海電氣周漲幅也分別達到13.94%和10.81%,漲幅同樣靠前;海康威視、中國中鐵以及中國中冶周漲幅達到5%以上。此外,中國電建、中國中車、中國建筑等多只“中字頭”個股周漲幅也超過2%。
市值增長方面,農業銀行、中國移動以及中國石油周市值增長在500億元左右,而紫金礦業、中國海油等9只成分股周市值增長則在100億元以上。
從A股市場節后兩個交易日的表現來看,創業板指、科創50等成長指數大幅回調,紅利板塊逆市上漲,表明當前科技板塊位置過高,且面臨三季報集中披露期,市場避險情緒或開始提升,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資金的切換也凸顯出結構性機會。從市場量能來看,成交額雖然略微縮量,但仍維持在2.5萬億元以上,顯示市場交投活躍度未出現系統性降溫,均衡配置或能更好規避風險。
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仍處于人工智能帶動的產業革命基本面拉動和美聯儲降息帶動的全球流動性寬松的趨勢中,未來仍有望震蕩上行。
從本周每經品牌100指數成分股具體表現來看,江西銅業、中興通訊以及上海電氣周漲幅均超過10%,而海康威視周漲幅接近9%,整體漲幅較大。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全球安防產業龍頭,海康威視在場景數字化的進展受到業內廣泛關注。
據了解,9月下旬,2025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集中展示了工業領域新興技術、產品與創新解決方案。海康威視以“物聯感知+AI,加速工業場景數字化”為主題參加工業自動化展,展示了上百款“物聯感知+AI”軟硬件產品,以及海康觀瀾大模型在工業領域的場景應用。
在工業領域方面,海康威視推出的激光毫米波融合掃描成像雷達,融合激光的高精度與毫米波的高穿透性,可針對金屬錐形倉等復雜倉儲設施,快速、精準測量倉內物料,不僅保障生產連續穩定,還能助力企業實現產銷平衡、提升效益。
同時,海康威視的大模型產品也已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助力生產安全、產品質量、運營管理等。例如海康威視工業安全系列攝像機在視覺大模型加持下,結合立體視覺成像技術,準確檢測區域內人員滯留情況,檢測信號可對接PLC、安全繼電器等控制系統,時延低至百毫秒,有效避免機械碰撞等意外發生,守護安全生產。
海康威視相關負責人在博覽會上表示,海康威視將攜手更多生態伙伴,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落地實踐,共同推進工業的提質、降本、增效,培育新質生產力,助力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新征程。
事實上,海康威視以智能物聯為戰略定位,深耕產業二十余年,服務于安防與場景數字化業務,構建覆蓋全球的完善市場營銷、銷售管理、技術服務體系。公司基于對智能物聯產業的深厚積累,持續拓展物聯感知邊界,推動多模態大模型技術落地實踐,以大數據與軟件能力構建應用閉環,助力全社會的數字化轉型。
目前,海康威視還多方布局創新業務,為公司未來發展注入動能。其中海康機器人、螢石網絡、海康汽車電子、海康微影等主要業務均已在各自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具體來看,海康機器人聚焦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國內行業龍頭公司;螢石網絡掌握從硬件設計研發制造到物聯云平臺的全面能力,已成為行業內少有的具備完整垂直一體化服務能力的AIoT企業;海康微影深耕高附加值MEMS、光電器件和傳感器技術,構建溫度、壓力、流量、物位等多維感知能力,已成為國內熱成像領域領軍企業。其他創新業務都處于高速發展期,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
有券商機構指出,海康威視作為全球安防龍頭與智能物聯核心廠商,依托“云邊融合”技術架構與全棧AI能力,在多維感知、大數據、模型算法、場景應用等環節持續筑高護城河。海康機器人、螢石網絡等創新業務均已在各自領域取得領先地位,保障公司業務增長。公司主業與創新業務協同并進,共同為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