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15:10:17
10月15日9時16分,中國石油深地川科1井在四川劍閣縣鉆探深度破萬米,鉆穿23套地層,進入5.4億年前地層,標志我國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邁出關鍵一步。該井攻克多項世界級難題,研制出10余項技術成果。此外,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流花油田”產量創新高,總臺記者在現場看到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等設施。
每經編輯|畢陸名
據新華社10月15日消息,15日9時16分,位于四川省劍閣縣的中國石油深地川科1井鉆探深度突破10000米。這一地質條件極其復雜、鉆井難度極高的深地“超級工程”已鉆穿23套地層,深入5.4億年前的震旦系地層,首次進入四川盆地深部“無人區”,標志著我國在地球深部能源探索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深地川科1井所處區域7000米以下即進入未知地層,鉆探猶如“開盲盒”;井下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讓金屬鉆具“像面條一樣柔軟”,地層壓力超過130兆帕,相當于指甲蓋大小的區域承受著十幾頭大象的重量;傳統觀點認為8000米以下地層高溫高壓難以成藏,是油氣勘探的禁區,但分析從地下9500多米深處取出的震旦系巖心后得到“有孔、有洞、有縫隙,儲層發育良好”的結論,證實了四川盆地在接近萬米的深層仍具備優越的儲集條件,揭示出該區域廣闊的勘探前景。
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量和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但地質結構極其復雜。面對超深、超大井眼尺寸、超高溫、超高壓等挑戰,中國石油迭代升級特深層鉆井技術,攻克了高效破巖、鉆具安全、井控安全、防斜打直、井筒清潔、井壁穩定等世界級難題,并圍繞深地鉆完井全鏈條技術攻關設立多項重大科技專項,成功研制15000米智能鉆機、隨鉆測量儀器、抗高溫油基鉆井液等10余項技術成果。
深地川科1井于2023年7月正式開鉆,是四川盆地首口萬米科學探索井,承擔探索地球科學認知盲區、鍛造深地大國重器、打造油氣勘探開發原創技術策源地等重大任務。
此外,近年來,深海能源開發也取得重大進步。
據央視新聞,在海洋油氣資源開發領域,通常將超過300米的水域,稱為“深水”。前不久,我國首個自營深水油田“流花油田”,油氣產量再創新高!現在,記者何俊儒就在流花油田的海上平臺,一起看看這片“深水油氣糧倉”到底有多厲害。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總臺記者:我現在在位于深圳東南240公里的流花油田,這里高峰時期一天就能產出1.38萬噸原油,到現在為止,這里已經累計貢獻了超3800萬噸的原油。占據了我國整個深水原油產量的95%以上——可以說,這里就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深水油氣糧倉”。
在遠處能夠看到的,就是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428米的總高,而我腳下的“海葵一號”,其高度也相當于一幢30層的大樓。它們一個負責從深海中“抽取”原油,而另外一位則負責“加工提煉”,分工明確。
而“海基二號”和“海葵一號”之間是通過一根長超2.5公里的海底管纜緊密相連,“海基二號”采上來的原油預處理后,通過這根管纜運輸到“海葵一號”進行加工,處理成合格原油后再進行儲存并外輸給提油輪,然后再運輸到我國的各個港口。
目前,“海基二號”已投產生產井27口,原油日產量3400噸,這個數字比原計劃的高峰產量還高出四分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