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有銀行下架五年期定存產品 息差壓力傳導至產品端

          2025-11-12 07:30:59

          近日,內蒙古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宣布取消五年期定存產品,多家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部分民營銀行中長期定存產品“售罄”。此舉是銀行應對凈息差收窄壓力、調整負債結構的主動行為,旨在降低成本、穩定息差。存款利率下調或促使資金流向資本市場,為后續貸款利率調整打開空間。券商認為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正在發揮作用,凈息差呈現企穩趨勢。

          每經記者|劉嘉魁    每經編輯|黃博文    

          近日,內蒙古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一則公告引發市場關注。

          該行宣布自2025年11月5日起,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產品,成為業內首家明確公告下架該期限產品的商業銀行。

          同時,多家中小銀行紛紛下調不同期限存款利率,部分民營銀行亦出現中長期定存產品“售罄”或下架。這一系列動作背后,是上市銀行三季報顯示的凈息差持續承壓現狀。

          截圖來源:內蒙古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官微

          某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這正是銀行息差壓力向負債端產品策略傳導的清晰信號,其影響不僅關乎銀行自身的成本控制,更可能為后續貸款利率調整打開空間,并引導資金流向資本市場。

          存款產品結構調整浪潮初現

          歲末年初的存款市場競爭格局正悄然生變。

          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的公告顯示,本次調整不僅取消了五年期這一最長期限的定存產品,還同步下調了其他期限的利率:一年期和二年期定存利率均下調5個基點,分別降至1.45%和1.55%,而三年期定存利率下調幅度最大,達10個基點,降至1.85%。

          該行明確表示,此舉是“綜合考慮同業機構的利率水平”后做出的決策。這一調整直接改變了該行的存款產品體系,長期限、高成本負債被從貨架上移除。

          無獨有偶,內蒙古昆都侖蒙銀村鎮銀行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該行最新的存款利率公告表中,5年期定存產品利率一欄也顯示為空缺。

          截圖來源:內蒙古昆都侖蒙銀村鎮銀行官微

          據媒體報道,在此前后,已有多家銀行采取了類似行動。另有兩家民營銀行下架了三年期定期存款,其中一家民營銀行的二年期定存產品也顯示為“售罄”。

          進入第四季度以來,一輪主要由中小銀行發起的存款利率下調潮已然展開。浙江平陽浦發村鎮銀行、昆明官渡滬農商村鎮銀行、嵩縣興福村鎮銀行、輝縣珠江村鎮銀行、上海華瑞銀行等多家機構相繼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

          “這些動向表明,相對大行,對資金成本更為敏感的中小銀行,正在主動調整負債結構,通過壓降中長期存款的規模和成本來緩解經營壓力?!狈治鋈耸繉τ浾弑硎荆瑥那叭径壬鲜秀y行凈息差來看,盡管部分銀行通過優化資產投放、加強負債成本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整個銀行業面臨的凈息差收窄壓力依然普遍存在,構成了此次存款產品調整的宏觀背景。

          息差壓力傳導至產品端

          銀行取消長期限存款產品并普遍下調利率,其最核心的邏輯在于應對持續收窄的凈息差。

          凈息差是銀行利息收入與生息資產平均余額的比值,是衡量銀行傳統存貸業務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當資產端收益率(如貸款利率)面臨下行壓力,而負債端成本(如存款利率)相對剛性時,凈息差便會受到擠壓。

          根據Choice數據統計,2025年前三季度,除民生銀行等個別銀行外,上市銀行凈息差普遍呈現下行態勢,這主要是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

          其中,國有大行凈息差普遍下降15個基點左右。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及浙商銀行的凈息差均出現同比下滑。在普降的大趨勢中,亦有亮點。民生銀行凈息差逆勢微升2個基點,顯示出其業務結構在應對利率波動時具備一定的韌性。

          部分優質區域銀行,如寧波銀行,息差收窄幅度小于行業平均。常熟銀行息差從高位回落18個基點,但仍以2.57%的水平領先。

          存款作為銀行最主要的負債來源,其成本高低直接決定了凈息差的空間。

          “長期以來,定期存款,尤其是三年期、五年期的中長期定存,是銀行資金成本中相對較高的部分。在資產端收益率持續承壓的當下,這些高成本存款對銀行利潤的侵蝕效應愈發凸顯?!鼻笆龇治鋈耸空J為,下架五年期定存、下調三年期等期限的利率,乃至促使部分存款“搬家”,本質上是銀行在息差壓力下,對自身資產負債表進行的一次主動優化。

          他表示,這直接降低了銀行的計息負債成本,為穩定凈息差提供了“緩沖墊”。

          這種從息差壓力到產品端的傳導,也揭示了銀行經營策略的微妙變化。

          “過去,銀行可能更傾向于通過擴大負債規模來追求規模效應,但如今,在監管引導和市場競爭的雙重作用下,銀行開始更加注重負債的質量和成本結構?!痹撊耸空J為。

          “存款搬家”效應或對直接融資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這一波調整的影響或將體現在其對貨幣政策和資本市場的潛在效應上。

          前述分析人士認為,存款利率降低會削弱其吸引力,可能促使一部分尋求更高回報的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出,轉向股票、債券、基金等資本市場,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這種“存款搬家”效應如果形成趨勢,將對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券商研究機構普遍認為,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正在發揮作用。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凈息差進一步呈現企穩趨勢。2025年三季度上市銀行單季凈息差1.36%,較二季度單季環比下降1bp,其中生息資產收益率單季度繼續下行約10bps,主要受實體需求不足和市場定價繼續下行影響,而計息負債成本率單季度亦下行約10bps,繼續受益于存款掛牌利率調降效果逐漸體現和銀行負債成本管控。從26家三季報披露凈息差數據的上市銀行情況看,這些銀行2025年前三季度比2025年上半年凈息差算術平均下降1bp,進一步呈現企穩趨勢。

          中金預計,2025年商業銀行凈息差同比收窄12bps,2026年在10bps以內。此外,2026年上市銀行營收利潤同比保持平穩,主要源自凈息差壓力進一步縮小,包括降準以及有限的對稱降息,政策更加重視降低負債成本、保護息差。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9066539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 | 尤物yw193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网站a√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 亚洲综合网站久久久 | 亚洲五月天中文Av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