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脹股分化 新基金錯愛地產股?
2009-08-04 03:02:46
每經記者 鞏萬龍 發自深圳
在滬深兩市創下年內最大單月漲幅之際,二季度以來大舉建倉的新基金卻未能充分享受大漲的喜悅。盡管也被冠以抗通脹板塊之名,但整個7月成了地產股的噩夢,而煤炭和有色兩大受益通脹的板塊在經過前期調整后則再掀升浪,這讓把地產股作為二季度重點配置的新基金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新基金重倉股走勢分化
進入二季度,證監會審批新基金的節奏提速,股票型新基金密集出爐,整個二季度股票型和混合型新基金總計募資約566.54億元,7月份成立的股票型基金首發募資已有200多億元。
細數二季度新基金的行業配置,前五大配置行業為金融、地產、機械、采掘和食品飲料,其中金融、地產和機械分別占凈值的10.9%、4.33%和4.19%,采掘和食品飲料占凈值比例均超過2%。
翻看新基金2季度的重倉股,新基金多數資金砸向大盤藍籌股和滬深300藍籌股,如招商銀行、中國平安、民生銀行、萬科、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均有基金扎堆進入。
根據wind統計顯示,在近期打開申贖的32只新基金中,7月29日凈值全線下跌,有21只新基金跌幅在4%以上,6只開放式主動管理的新基金跌幅高達5%以上。
在隨后的三天大反彈中,上證指數昨日創出3462.59點反彈新高,而機構資金也持續吸籌。
根據“全景證券分析師”系統的監測數據顯示,周三深滬兩市合計凈流出資金6.99億元,其中機構資金凈流入36.73億元,散戶資金凈流出43.72億元;周五,機構流入15億元左右,散戶繼續出逃50多億元。
但是,在機構大舉增倉之際,其重倉股表現卻出現分化,前期大幅震蕩的煤炭、有色、化工、鋼鐵、金融等板塊相繼創出新高,唯獨地產股大有一蹶不振的架勢。
地產股遭遇機構大分歧
地產股在7月份的停滯不前,顯然是新基金始料不及的事情。二季度剛剛加倉地產股,該板塊在7月份竟然演繹出一波“雞肋行情”,而這和近期央行、銀監會不溫不火的表態大概不無關系,從各地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的萎縮來看,市場確實對經歷了半年升勢的房地產市場心存疑慮。
全景資金流向報告顯示,近期連續陰跌的地產股是機構出貨最多的板塊,萬科、保利地產、金地集團、招商地產、金融街和華僑城等一線地產股均放量下跌。分析人士認為,這很可能是獲利豐厚的老基金在減倉,而新入局的新基金則不得不承受調整的煎熬。
國投瑞銀對此分析指出,部分城市收緊了二套房信貸政策,影響了房地產的銷售,也強化了市場對房地產的負面看法。在上半年信貸大量投放之后,市場擔心下半年信貸增速將下降,認為流動性最寬裕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銀監會發布的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也讓市場有類似的想法。
大成行業輪動擬任基金經理姚瑢認為,在經歷了大幅上漲之后,目前的市場平均估值無論如何也不能說便宜了,這就意味著震蕩將加劇。雖然在“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經濟局面下資本市場還會持續受益,但不同行業的景氣度也明顯存在差異,未來基金重倉股的走勢還將繼續分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