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點上管理層不急 10月股基獲批放緩
2009-10-24 01:49:06
每經實習記者 徐皓
基金發行市場的 “堵車”、“撞車”狀況在近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從10月份監管部門發放核準批文的情況來看,股票型基金的獲批節奏明顯放緩,10月以來,僅有兩只股票方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新基金獲批,在剛過去的三季度,7月、8月和9月的股票方向基金的獲批數量分別為6只、14只和9只。
股基獲批速度放緩
經記者統計,今年以來,證監會已累計放行85只新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為50只,混合型基金為15只,債券型基金(A/B/C類計為同一只)為15只,另有2只貨幣型基金和1只QDII。除融通、益民、銀河、天弘基金公司外,其余55家基金公司今年均有新產品獲批。
不過,公開信息顯示,10月以來,證監會僅為南方深證成分指數ETF基金及其聯接基金和摩根士丹利華鑫增強收益債券基金下發了“準生證”。
此前證監會每月平均放行9只基金,而到了10月,即使考慮到長達8天的假期,監管層放行新基金的頻率也明顯放慢。另一個情況是,此前經常有多只產品集體獲批,而本月,每次只有一家基金公司拿到新產品的發行批文。
四季度基金發行不“堵車”
剛剛過去的三季度是基金密集高發期,由于多只股票型基金扎堆上柜,發行期重疊的股票型基金多達10只以上。
記者發現,到了10月,這種基金發行市場的擁堵狀況有望得到緩解。10月基金市場將保持平均6只左右的新基金同時在募。本周,光大保德信動態優選靈活配置、海富通中證100、諾安中證100結束募集;在下周,建信滬深300、信達澳銀中小盤、中郵核心優勢將進入最后的募集階段。而長盛量化紅利策略、國泰中小盤成長、廣發中證500在本周加入到發行隊伍;易方達深證100ETF聯接基金、華商動態阿爾法、浦銀安盛紅利也將于下周開始募集。
據悉,目前還有4只股票型基金和1只債券型基金已取得證監會核準募集的批文,也將于近期發售。
暗含監管層調控深意?
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監管層會根據市場情況來調節基金發行的結構。今年下半年來,基金發行市場開始呈現“集中化”、“指數化”特征。據統計,截至目前,下半年獲批的32只基金中有31只為偏股型產品,這其中有16只是指數型基金(包括聯接基金)。這在一方面造成基金發行渠道的擁堵,一些基金被迫延長發行期;另一方面,指數化產品的密集發行使同類型產品在同一期間“撞車”現象嚴重,9月就曾出現同一段時間中3只滬深300指數基金和3只中證100指數基金集體募集。
曾有基金公司對外透露,由于滬深300指數產品扎堆報批,不少方案被證監會“勸退”。據悉,目前仍有不少指數基金產品在證監會“排隊”候審。
基金新品獲批入市頻率的變化經常會被坊間解讀為監管層對當前市場的態度。從實際情況來看,今年幾個基金密集獲批的“大月”確實正是市場的敏感期。
4月,9只股票型基金獲批。彼時大盤經過年初的迅速拉升和調整,重新邁入了2400點上方階段性新高。多空雙方對峙,大盤出現震蕩盤整。4月上旬證監會接連核準了1只貨幣基金和2只債券基金發行;該月共批復了5只固定收益類基金,是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獲批最多的一個月。
6月,大盤從2700點起步開始向3000點沖刺,證監會共放行8只股票型基金。6月18日,在大盤站上2800點的第二天,證監會一口氣放行了包括華夏滬深300在內的5只股票型基金。
8月,股指經歷了今年最嚴峻的下跌,從3400點一路下挫至2800點。與此同時,監管層加速推出股票型基金,該月獲批的14只基金全部是偏股型基金,其中又有9只是指數型基金。
相關報道
股基獲批放緩 債基斷檔3月后重“準生”
每經實習記者 徐皓
股票型基金獲批速度有所放慢,而獲批斷檔近3月之久的債券基金卻即將重現市場。
記者了解到,摩根士丹利華鑫增強收益債券型基金已于近日獲批發行。同時,10月以來,股票型基金的獲批數量驟降,截至日前,拿到“準生證”的股票型基金僅為2只,創出自4月以來的新低。
今年以來,由于受股市、債市市場大環境影響,固定收益類產品的發行“動力”明顯不足。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23日,債券基金的發行總量為15只,這僅等同于股票型基金8月的發行數量。
債基重被放行
據悉,摩根士丹利華鑫增強收益債券型基金已獲得證監會批文,目前正在做發行前的最后準備,預計將會在11月開始募集。
該基金對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的80%,其中持有現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政府債券不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5%,投資于非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比例不超過基金資產的20%。
摩根士丹利華鑫增強收益債券型基金的獲批,距上一只債基獲準發批文已有3個月之久。在萬家穩健增利7月上旬獲批后,再無一只債券型基金拿到準生證。在此期間,33只偏股型基金接連獲批,新基金發行市場完全被偏股型基金占領。
有業內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目前有大量偏股型產品在證監會“排隊”候審,但證監會似乎刻意控制偏股型基金的發行速度,在9月底摩根士丹利華鑫領先優勢成立后,僅發放了2張股票型基金的批文。
股債發行比例或將均衡
由于受債券市場持續低迷的拖累,上半年債券基金大多遭遇較大贖回,而偏股型基金尤其是指數型基金則受益于股市回暖,備受追捧,基金公司報批偏股型基金產品的積極性明顯增強。
據悉,不少債券型基金產品都是在年初上報,彼時股市走勢尚未明朗化。而基金產品的申報則延續了2008年的發行慣性,不少基金公司仍積極上報債券型產品,基金發行市場上,股債比例較為均衡。
進入7月以后,固定收益類產品漸漸“絕跡”。從首發情況看來,最近成立的兩只債基泰信增強收益和萬家穩健增利募集規模分別為11.76億和12.82億份,低于今年債基成立的平均規模。同時,戶均認購份額出現大幅上升,均在25萬份以上。
而市場8月大跌之后,有基民已開始贖回偏股型基金,或將其轉換為債券型基金。雖然債市依舊不振,債基業績也難言亮麗,但其資產配置意義在股市膨脹的熱情降溫后開始顯現。
基金業內人士認為,下半年債券基金稀缺與基金公司扎堆上報偏股型產品有很大關系,在今年剩下的日子內,這種局面有望得到改觀。
另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截至目前共有18只債券基金(有4只自去年末開始發行)成立,總計募集規模為427.11億元;而2008年共有36只債券基金成立,募集金額為1058億元。
在債市頹勢難改的大環境下,在股票型基金密集發行的傾軋下,部分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思路和方向已開始在“一對多”產品上大打創新牌。
在9月開始發行的基金專戶“一對多”產品中,華夏基金設計了高信用偏債產品,富國基金也推出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于資產凈值的50%的偏債產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