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港股

          每經網首頁 > 港股 > 正文

          葉檀:減少內幕交易要訣:減少重組游戲、上市權歸交易所

          2010-05-27 01:35:45

          每經評論員  葉檀

            《人民日報》連發數文,呼吁打擊內幕交易。目前,我國內幕交易可能獲得的最大溢價是重組溢價,而打擊內幕交易執行不力的重要原因則是由于監管層雜事纏身。

                  我國處于重組高峰期,《人民日報》所報道的“宏達股份”就屬于重組股,趕在停牌之前的交易日,兩家機構大舉買入,占宏達股份19日成交量的17.46%,占此前一周總成交量的70%。

                  何止宏達,在南京高科、*ST威達等上市公司中,屢屢有埋伏者狙擊重組收益。而重組股的表現不負重望。如ST華龍重組方案有條件通過,即現漲停;*ST威達有十幾個漲停板;武漢塑料漲停;還有前期的ST天橋、*ST北生,近期的*ST威達、*ST天一、*ST海鳥、ST華龍在內的7家公司漲停。有時鳳凰直接飛上天,如“ST長運”,在2007年底至2008年1月28日創下了連續45個漲停板的紀錄,而*ST金泰也不遑多讓。有吉林制藥等上市公司專玩重組溢價,就有投資者專門埋伏重組板塊,某基金“股神”以神奇的精準埋伏于岳陽興長、*ST昌河等冷門股,獲利如有神助。

                  資金逐利,哪里有厚利,就會聚集在哪里。在中國這樣的粗放型市場,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固然重要,但是從激勵機制著手方可從根本上減少內幕交易土壤。

                  中國的資本市場卻人為培育了內幕交易的溫床,重組、注資一浪高過一浪,給資本玩家提供了極大的操作便利。根據WIND統計,去年有176家公司提出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草案。按照已提出的重大資產重組預案計算,通過并購重組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共計約1248億元,增加上市公司總市值13250億元,相關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提高78%。2009年,ST公司中有超過30宗買殼重組案例順利完成,無一例失敗案例。

                  地方政府想保住上市之殼,上市公司想快速提升業績,中間商想通過重組獲利,而投機性強的投資者通過重組獲得數倍暴利。內幕交易層出不窮且屢禁不止,根源就在于中國證券市場的土壤毒性太強:前有殼管制,后有退市難,中間有各種利益博弈。

                  從根本上降低內幕交易,就要降低證券市場土壤的毒性,嚴格執行退出政策,減少資本市場的重組、注資等拉長杠桿的游戲,讓更多誠實經營的實體企業上市。但情況相反,由于中國證券市場為國有企業脫困、在地方上市公司之間搞平衡的特殊性,直接退市困難重重,目前為了整合過剩的產能,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處于高峰期。證監會近幾年接連發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就是試圖鼓勵并購的同時規范并購。還嫌激勵機制不夠扭曲,為了鼓勵大企業創新,監管部門公開宣揚分拆上市,這又是資本市場的一大杠桿游戲。

                  不能說監管層不盡力,對于出現股價異動者上市公司除了需要公告,重組獲得批準的可能性會因此大為下降。去年176家提出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草案公司中,有16家公司重組失敗。

                  也不能說司法者無所事事。5月18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制訂了公安機關經濟犯罪偵查部門管轄的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等違法行為立案追訴標準。標準可謂苛刻,內幕交易證券交易成交額累計在50萬元以上、期貨交易占用保證金數額累計在30萬元以上、獲利或者避免損失數額累計在15萬元以上、多次進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就會被立案追訴。

                  證監會雖然擁有準司法權,卻面臨尷尬處境,他們既無法對如此之多的股價異動進行一一追溯,自身工作人員的誠信也屢受質疑,前有王小石后有李莉,一再受到市場人士質詢。原因就在于證監會權力極大,且職能之間互相沖突。

                  證監會擁有公司上市與重組注資的審核權,這就表明在無數個可能泄露內幕信息的關節點中,證監會工作人員本身就是重要一環。證監會在負責監管的同時,還要為降低社會成本盡心、為經濟發展服務,這兩個向度的責任南轅北轍;并且,證監會還有自己的子弟兵,上證所推出權證后遺癥不斷,證監會并未及時喊停,幾個大券商獲得厚利。

                  人們疑惑的是,證監會怎么在這幾個目標之間尋求平衡?證監會擁有企業上市審核權,莫非讓成為空殼的交易所成為監管主力?那么,證監會的監管職責從何體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 | 中文娱乐久久综合网 | 三级AV永久在线观看 | 宅男入口亚洲一区二区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亚洲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 |